Page 71 - 古桥神韵
P. 71
第三届全国古桥研讨会
况最为合理”。拱券变截面变幅可使受力 技术”一节中提到“在江南地区的旧式拱
面积由拱顶向拱脚逐渐增大,以适应压力 桥中,桥门上的拱圈几乎都是单心圆弧形,
逐渐增大的需求,从而保证了拱券不同断 厚度比较薄而且是一律的”。看来两位中
面承受不同的总压力要求。变化的拱券可 国桥梁界泰斗,因限于当时古桥实例资料
使拱券体积减少,又能保证主构件拱券的 收集和调查的条件局限,各地多未重视,
受力安全,使同一强度的石料能在同一拱 古桥研究者稀少,以致在他们写书时尚未
券中使用,以便建造较大跨径的桥梁,同 发现中国古代早于西方国家数百年就有变
时提高了拱券的刚度,增强了抵抗洪水和 截面、变幅拱的石拱桥,故有“等厚”和“一
漂流物的冲击能力,提高了桥梁的稳定性 律”之说。
和安全性,从而提高了桥梁的使用年限。 在全国各地的古桥书籍中,仅《浙江
从外观上讲,使拱券增加了变化且协调的 桥梁 ( 第二部分 )·民间桥梁》一书中有两
曲线,增加了桥梁的美感。从实用上讲, 例:一是温岭卷洞桥,“该桥在温岭大溪
变幅拱使桥面两端比中间宽,有利桥头道 公社西岙村,建造时间无以查考,据当地
路连接,方便行人和车马行走。这是非常 群众反映已有百余年之久。为单孔干砌乱
科学合理的石拱桥设计方案,西坑大桥头 石拱桥,净跨径 6.1 米,近似圆弧拱,矢
桥即为这样的石拱桥,在元朝末年就已建 高约 1/4,桥宽 3.25 米。该桥有如下特点:
成。 (1)拱券为变截面圆弧拱。(2)拱石为
现有所收入干砌乱石拱桥最不规则的一座。
五、国内外变截面石拱桥概况 (3)桥梁宽度中间比两端宽,与一般石拱
1. 国内变截面古拱桥。拱券为变截面 平面布置相反”。该桥为变截面与变幅拱
的石拱桥,在几本全国性的古桥权威专著 相结合的石拱桥,只是变幅方向相反,从
(
《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唐寰澄著 )、《中 受力情况看并非合理,却也是个特例。看
国桥梁史纲》( 项海帆、泮洪宣等著 )、《中 来该桥应在清朝后期建造,至今 200 来年。
国古桥技术史》 茅以升著 )、《中国石桥》 罗 第二座是在临海黄坦的清水坑桥,毗邻天
(
(
英著 )、《解读中国古桥》等书籍中,均未 台,建造年份不详。“系利用就地的乱石
提到国内有变截面、变幅拱这一古石拱桥 及大卵石干砌的单孔石拱桥,净跨 7.1 米,
桥型。《桥梁漫笔》一书中唐寰澄先生的《中 桥 面宽 3.6 米,拱 圈 呈变 截面形”。在 天
国古代桥梁》一文有“现保存得最多的是 台这种变截面、变幅古石拱桥尚存多座,
半圆拱。中国石拱,拱券均为等厚,放样、 如石梁景区的仙伐桥、永安桥,高明寺的
配料、琢 制和砌筑都 比较简单”。 罗英先 清凉桥,欢岙下周高桥,灵溪的沙帽桥,
生在《中 国石桥》一书 的“新石拱 桥和新 雷峰泮岙洋水口庵桥,南屏里王的石屑庙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