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古桥神韵
P. 88
古 桥 神 韵
又可下地农耕,成客观现实。长洋畈的人 殷代的传闻应是在天台传闻的扩散,可能
群聚落处于长洋涧西边,溪水西折后流入 一是居易去请记时,详细告知宋濂长洋造
始丰溪,形成三面包围之势(见图十), 桥历史上的演进过程和桥记、碑刻,故“予
南面则有始丰大溪所阻,人们要向东、东 闻”是听洪居易告知的。二是这一传闻不
北方向出行,非过长洋涧不可。从当时社 排除在明代前被某一文人写入文章或桥记
会的文明程度和科技水平分析,殷时路网 碑刻被收入某一古籍,以宋濂藏书万卷、
已很发达,人们在长洋涧上建造木桥一类 博阅群书的大文人,在某一古书中看到过
桥梁,完全可能,而且必须,若不建桥, 这一传闻记载,两相吻合。
将被困于一小块地方,生存空间受到极大 宋 濂 在撰 写《 天 台 广济 桥 记》 前, 曾
约束和挤压,没有桥将无法生存和拓展, 查阅了《万安桥记》和《利涉桥记》,实
长洋涧 上建造木 桥,名曰“广济桥”完全 际上可能查阅了更多的桥记,从“咫尺如
可能。 隔胡越”句看,“胡越”两字典出苏东坡
(五)“予闻”闻的是天台长洋广济桥 《何公桥铭》,故定也查阅过《何公桥铭》。
“ 予 闻” 意即 我 听 到 的 传说、 传 闻。 在宋人洪迈《容斋三笔》中《何公桥铭》
殷代是甲骨文年代,开始用甲骨记事。天 后有《附记》,记中有“坡曰:轼未到桥所,
台长洋于殷代建造广济桥,在当时不大可 难以想象落笔”之句,这应是对宋濂撰写《天
能有甲骨文字记载,那也就成了口头流传 台广济桥记》的提醒和忠告,且宋濂在查
下来的传闻。桥名至秦汉多异称,初始建 阅各桥记时分别清点字数,其细心、认真、
造的桥梁叫广济,至秦汉近千年,桥屡建 谨慎之状溢于言表。以大文学家,理学家
屡毁,屡毁屡建,不知多少次,难以搞清, 宋濂的为人,若无依据,是不可能把“予
每次重造桥梁,因时制宜,选用新桥名, 闻桥之名始于殷”写入记中。且后续句“至
合情合理。这些情况应是口口相传,代代 秦汉多异称”,说明了宋濂对天台广济桥
流转,而留下的历史事实。一个地方的桥梁, 的历史沿革情况了解很清楚,因事有所据,
地方人受益最多,桥梁毁建,事关切身利益, 故宋濂才肯将这一传闻写入记中。
桥梁的历史是公众的历史,当地人对桥梁 宋 濂“ 闻” 的 是天 台 长 洋 的广 济 桥,
历史的传承都比较清楚,且津津乐道。对 不是其他地方的广济桥,至目前古籍中尚
好人好事特殊事的传说多有夸奖和添油加 未找到殷、商、周、秦、汉及三国年代其
醋的情况,而对于桥梁建造的年代和桥名, 他地方 有叫“广济”的 桥梁。这一 传闻应
古时没有篡改和伪造的必要,因为这没有 专指“天 台长洋广济 桥”,广济桥 始建年
什么可以与人竞争的。长洋广济桥始建于 代久远。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