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2 - 罗阳镇志
P. 262
ֻੂḤḤḤ֔ᆟफಕ
向东,经今县委党校后侧,至水门,跨学前溪至今烈士陵园后墙。继续向东,上霞阳山,至山
顶(万历晚期)筑南碉。从南碉转向北,下山至东门。
罗阳城北跨凤凰山,南越霞阳山,两头高中间低,呈船形,故被称“船城”。也有人称其
像龟,南北两碉为首尾,东南西北门为四肢,被谑称为翘首意欲爬上天关山的神龟。
嘉靖三十八年(1559),知县区益任期,以民力修城,增高七尺,厚一丈八尺,拓南城九十丈。
更改四城门名,东门称宣阳,南门称迎薰,西门称受成,北门称拱辰。各门上都建楼。城外挖池,
深 3 尺,宽 6 尺,东、南、北隅水门上各建屋。
明万历晚期,知县林继志任期,在霞阳山城上筑炮台一座(即南碉)。
清顺治六年(1649),王晓任参将时,在四门外各加建月城。康熙十年(1671),知县林
天桢任期内,城增楼橹木栅。
雍正《泰顺县志》载:“雍正六年(1728),知县朱国源重修城垣及水路门楼四座……”
清林鹗《分疆录》写道:“此等语盖全虚也。”
乾隆(1736—1795)、嘉庆间(1796—1820),城间有塌坏,尚能随时补缺。道光(1821—
1850)以来,城坏不修,缺损愈多。
咸丰时(1851—1860),城绅、永康教谕潘庭栴倡修,加建女墙。
民国 37 年(1948)6 月,城墙重修,使城高为 11 米,宽 10 米。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南西北城门及城楼、城墙逐渐被拆除。至 1967 年,仅遗今烈士陵
园后 96.70 米残垣。今残垣基本保留。
附录一:新建城垣记
新建城垣记
叶 式
泰顺为欧之西鄙,接壤闽括,重山回谷,实为深昧荒僻之地。景泰初,剧寇平,因创县治,
制官署、邑里而已。越八十载,丹徒丁公瓒来守温。既宣德绥闲,上孚下豫,兴学筑馆,役民
以逸。顾瞻兹邑,询所疾苦,父老张琏辈进曰:“山邑苦无捍蔽,虎狼时入攫人,昏暗无敢启
扃,夜不得火作,窃金亡命之徒,婴巢走旷,剽蹂出没,曾无一堑之限,用是户口滋耗。”公
叹曰:“鸟兽垒土,细民用籓,建邦设险而可无城乎?”以谋诸僚,储别驾曰:“宗尝自此于
上官矣,以邑小费巨难之。”公叹曰:“必如斯言,则粤不变俗,而欧无闳丽也。”乃建议曰:
“泰顺介于三疆,平居易于伏慝,多事最先被寇。曩闽寇入境,敛手受掠,公私之费奚啻巨万?
使捐万金城之,域民丰财,扼险威远,所获已多,矧费又不及是乎?《传》有之曰‘财散民聚’,
又曰‘均,无贫’,兹将按籍料民,分作受方,食力于官,薄厚称事;俾工无勿鸠,役无勿平,
城何难之有?”进议于兵宪党公、分守黄公。咸曰善,交赞之。乃列上监察端公,报可。乃列
上大中丞胡公,报可。以白诸省部,皆亟可之,遂如议行焉。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