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7 - 罗阳镇志
P. 367
罗阳镇志
梅毒 民国至 20 世纪 50 年代初梅毒流行广。经治疗,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得到遏制。世
纪末开始复发,2004 年、2005 年、2007 年均为全县前三位传染病之一。
恶性肿瘤 1995 年列死因顺位第三。
艾滋病 20 世纪 80 年代侵入,1986 年被列入管理。
此外,霍乱、副霍乱、天花、痢疾、流脑、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在罗阳均有流行。
第二节 防 控
防控即疾病预防与控制。
机构 民国 18 年(1929),县城设卫生警员 3 名,其职责之一是组织防疫注射。这是县
城最早的疾病防控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区、镇先后建立防控组织。其中,罗阳
镇卫生院于 2001 年成立保健科,2004 年被撤销。但镇预防工作仍由镇卫生院负责管理。
措施 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已收集到的纪录有:
1952 年,注射鼠疫疫苗、接种痘苗。1953 年增加注射霍乱、伤寒、副伤寒混合菌苗及白
喉类毒素。1956 年罗阳成立麻疹隔离所实行免费治疗。1957 年增加注射百日咳菌苗、霍乱伤
寒混合菌苗、百白二联疫苗、百白破混合苗、流脑疫苗、卡介苗、乙脑菌苗等 10 多种。1962
年 8 月,副霍乱流行,县防疫部门给全县 6.80 万人(罗阳为重点)注射副霍乱疫苗。1971 年
接种破伤风毒素。1979 年,大面积注射副霍乱、卡介苗、麻疹、乙脑、流脑、脊髓灰质炎、牛
痘等疫苗。80 年代对 14 岁以下儿童建卡造册,实行计划免疫。1999 年全县接种率为 98.50%。
2000 年,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扫荡式”免疫接种活动。2006 年,罗阳镇卫生院获得预防接
种资质。
措施之一:提供口服预防药。1957 年,提倡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1993 年至 1995 年
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日活动,免费让儿童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措施之二:群检群防。1962 年 8 月,副霍乱流行,县防疫部门在东门车站设检疫站(全
县设 12 个检查站)。1978 年 7 月,福鼎县发生“二号病”。县防疫部门在彭溪设检疫站防控。
2003 年,广东、香港、北京等地发生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死者颇多。4 月 4 日开始全
县发动,多处设站,测体温,查“疑似”,严格控制。罗阳为重点。2004 年 2 月,禽流感流行,
罗阳镇成立防治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宣传,发动群众预防。
效果 防控与治疗结合,取得效果,好几种传染病绝迹或长期未发。
天花于 1952 年起绝迹。1985 年,基本消灭血丝虫病。1989 年,基本消灭疟疾。曾长期
猖獗的麻疹,于 20 世纪 80 年代基本得到控制。至 2010 年,已连续 28 年未发生脊髓灰质炎。
1978 年的“二号病”、2003 年的“非典”均未进入镇域。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