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罗阳镇志
P. 88
ֻؽḤḤḤሱಖߌ
第三章 地质与地貌
本章记述地质、地貌和地质灾害。
第一节 地 质
e
罗阳镇地质地层属上侏罗统火山岩系(J )第五段(J )和下白垩统陆相碎屑岩(K )朝
1
3
3
川组(K )。《泰顺县志》有如下记载:
10
e
上侏罗统火山岩系(J )第五段(J )为紫色、灰白色厚层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或流纹
3
3
质玻屑凝灰岩夹紫色红色细砂粉砂岩,厚度 250 米至 500 米。出露在南山鬼尖峰一带。下白垩
统陆相碎屑岩(K )朝川组(K )在罗阳盆地随处可见,其厚度 800 米至 1000 米。岩组很少
1
10
产化石。上部为一套流纹质或英安质的溶结凝灰岩、流纹岩、夹紫红色砂、泥岩,下部为紫红
色砂砾岩、凝灰质含砾粉砂岩、砂岩、泥岩,局部夹安山岩、英安质凝灰岩。
第三次侵入岩以夹长花岗岩为主。白溪羊脑山夹长花岗岩中有石英脉和云英岩蚀变,伴有
钨、锡异常。县城通过北碉的夹长花岗岩脉,走向北东,东向沙底延伸,西从泰顺一中(今城
关中学)右边穿过,长数公里,宽 10 余米。
地质结构泰顺属“山”字形构造。据《泰顺县志》载,“山”字形压性断裂有:
白溪—三滩—百丈坑—岩下—峰门压性大断裂。从白溪沿北东 45°方向延伸,断裂带与溪
流沟谷方向吻合。
豆腐岭—春阳—阳山—下革—小金山压性断裂。
毓秀坑—桂坪—横岗—葛垟—莒江村头—包垟断裂带,长 30 多公里,两端各有一相应的
北西向张性断裂带。
县城罗阳接近“山”字形构造体系前弧。西北向构造有金家坑—赤坑—袁家地张性构造断
裂,长 10 余公里,是泰顺“山”字形构造伴生构造带,断续出现,形成沟壑。西北向与北东
向两组主要构造是形成罗阳盆地的基础构造。两构造相互切割,形成复杂的地质现象。
第二节 地 貌
罗阳境内散布海拔 600 米左右的山丘,山丘之间镶嵌狭长的小盆地和山坡地,自然环境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