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罗阳镇志
P. 89

罗阳镇志


               优良。
                    山地    罗阳镇境地处洞宫山余脉,其地势,西部东北高西南低,而东部南高北低,呈“竹

               蜻蜓”状。海拔 1269.50 米的天关山耸峙西北,其一翼向西南延伸至泰顺县与福建省寿宁县界
               地——水井寨(海拔 1236 米)、黄杨(泥)隘,再伸向西南,有羊脑山(1082 米)、南阳寨

               等山丘;另翼西展至朱家山、江家山成北侧屏障。中部有棋盘岩(729.80 米)为交垟地的西北
               侧靠山。交垟,东有早基山(794.40 米),南有山交岭(643.40 米)、寨顶尖(792.30 米)、

               来龙岗(787.30 米),中部有海拔 759.20 米的上垟岗头。南山,有下察南岗(1000.90 米)、
               七丘山(796 米)等。

                    老县城内的山势,清《分疆录》载:天关山:“左降凤凰山,横张若翅,分支层叠,迤逦
               而入,张华盖形,县署枕其下。署前起万罗山,踞县正中……左有飞龙山,即干龙怀抱至县前;

               右有舞凤山,自天关山右展下抱,直趋水口,外限寿宁。”赤沙山又称霞山,延至水口为“地
               轴山”;万罗山被称为“印”山。民国丙戌(1946)《泮阳鲍氏族谱》鲍乔“开创图说”:“泮

               阳之境,其龙由天关发脉,天演行龙。上挺秀岭,中落翠墩。……凤岭耸秀,凤首呈奇,凤阿
               钟瑞,凤翼交辉,国龙依附,伏虎驯持,连珠拥翠,叠嶂环围。”以“舆地”说,罗阳饱蕴吉祥,

               是风水宝地。清代林鹗《分疆录》、今代台湾学者萧百兴《灵明泰顺》均作详尽的阐述。
                    境内众多山丘之间有小盆地、谷地、山坡地。罗阳小盆地面积约 3.35 平方公里,除绕万



               罗山一块平缓地之外,西、北有长条形平缓地段,上交垟与川山垟属山谷地,其余均属山坡地。
                    溪流   如前所述,罗阳地势,西部东北高西南低,而东部南高北低。因而,西部水南流入
               寿泰溪,属交溪水系;东部水北流入仙居溪,为飞云江水系。
                    交溪水系溪流有:

                    寿泰溪   源于福建省寿宁县飞龙岩东麓海拔 1184 米处,至溪底寮西北侧入泰顺县罗阳镇
               境。至溪底寮南 0.50 公里折向东北,行至苦岭下西北 0.60 公里,转向东南,至东溪头南 0.80

               公里处,左岸纳入三漈来水,而后折向南弯曲行,过庵基离境。
                    三漈   发源于天关山东侧海拔 939.50 米处,距樟树垟西北 0.70 公里。水流从源头向东南

               行,至溪坪西北 0.75 公里右岸纳入白溪方向来水,续行至县委党校与烈士墓之间水门,纳入
               学前溪水,而后折向南行,至袁家地西南 0.30 公里左岸纳入交垟方向来水,至东溪头东南 0.80

               公里汇入寿泰溪。全程流经溪坪(称平溪)、南门(称南门溪)等地,长 9.10 公里,流域面积
               34.80 平方公里,自然落差 529.50 米,平均坡降 58.19‰。

                    太平溪   源出上庄,自北南行,至太平桥南数十米处合东门水(赤沙坑)过学前,于霞阳
               自然村南今化工路里侧,沿霞阳山脚南流出城汇入三漈(南门溪段)。明嘉靖己未(1559),

               增拓城垣时改道出水门入南门溪。(参见《分疆录 • 增城记》〔本志第三十一章第二节〕)
                    飞云江水系溪流有:

                    仙居溪   自翁溪与岭北溪汇合处至纳入洪溪之溪流段,称仙居溪。从仙稔乡流经横岗村洪

                                                           50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