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洲岭乡志
P. 20

ۀḤḤḤඍ








                                                       概  述





                                                         (一)


                    今洲岭乡域位于泰顺县西南部,地理位置大致为北纬 27º21' - 27º27',东经 119º43' -
               119º50'。东、南与今垟溪乡相邻,西、西南以寿泰溪(飞鹰江段)为界,与福建省寿宁县犀溪

               乡、福安市范坑乡隔水相望,北连南院乡。
                    海拔 230 米- 981.40 米,乡驻地洲滨海拔 441 米。地形以横溪为轴分南北,北部呈北高南低,

               南部呈中高南北低。村落与耕地散布于谷地与山坡。寿泰溪(飞鹰江段)由西北进入,环绕西、
                                                                                                        )
               南侧,朝东北方向离去,境内横溪及多支支流均汇入寿泰溪。地质为上株罗统火山岩系(J 3
                          c
               第三段(J )地层为主。表层土壤有乌砂土、黄泥土、白砂土、砾质土等 5 个土种。气候属副
                         3
               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常年平均气温 16.4℃,常年平均降雨量 1400 毫米,全

               年无霜期 252 天。水、旱、风、雹等气象灾害偶有发生,山体滑坡隐患多处存在。




                                                         (二)

                    明景泰三年(1452)泰顺建县之前,今洲岭乡域为平阳县归仁乡辖地。建县后,编入五都、

               六都,清属七都。1935 年设乡,隶第三区;1946 年瀛滨乡并入,隶第一区;1952 年分设洲岭、
               双洋二乡,部分地划归路洋乡,隶大安区;1956 年双洋、路洋并入设洲岭乡。人民公社化时,
               称生产大队、公社;1984 年复称乡,属三魁区;2011 年撤乡,并入罗阳镇,设社区。

                    1935 年洲岭乡辖 7 保,1938 年辖 11 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保甲制,乡辖行政村,
               下分自然村。人民公社时期,公社辖生产大队。1984 年恢复行政村,2004 年调整为 8 个行政村,

               行政村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村民小组。




                                                         (三)

                    洲岭乡驻地洲滨古称石邦。乡民周氏始迁祖约于唐朝末期迁入石邦。董氏始迁祖于后梁开

               平四年迁居吴屿(今前埕)。缪、范、刘、吴、王、张、庄等姓于清代先后迁入定居。人丁较
               旺。民国期间,战事频仍,损失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发展快。20 世纪 80 年代
               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发展得到控制。1956 年底全乡人口为 4031 人,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

               口普查,户籍人口 8450 人,常住人口 2928 人。但是,婴幼儿、少年儿童在人口中的比例下降,

                                                            1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