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洲岭乡志
P. 22

ۀḤḤḤඍ


               在册的个体商业经营户有 26 家。而一批经济能人外出经商办企业,成效颇丰。
                    交通闭塞是洲岭经济的一大制约因素。自 10 世纪至 20 世纪 80 年代初,洲岭与外界的通

               道就是民间道路和桥梁。1964 年,洲岭公社申请建竹岭头至洲岭公路,1976 年开工,1982 年
               开通。20 世纪 90 年代兴建通村公路,至 2006 年实现村村通混凝土公路。至此,全乡交通状况
               好转。1993 年申请、2000 年立项、2001 年开工、2011 年建成跨省联网公路——洲(岭)犀(溪)

               公路(与县城直线距离 15 公里的洲岭,至县城行车里程减少一半。而需绕道福建省寿宁县犀
               溪乡境转至罗阳,行程 23 公里)。

                    由于多方面原因,自 20 世纪初期至末期的将近一个世纪中,洲岭是个贫困山乡。21 世纪
               初尚有部分农民未解决温饱。



                                                         (五)

                    “穷则思变”,要革新,要革命。20 世纪 30 年代,受闽东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挺

               进师的影响,洲岭成为泰顺最早的革命老区之一。中共在泰顺最早的基层组织——岭上塆党支
               部,最早的革命武装之一——泰南区游击队、泰东区游击队在洲滨地区建立,区、乡、村级苏

               维埃政府纷纷成立,革命风暴席卷一方,有力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但是,洲岭人民牺牲惨重,
               损失巨大,被国民党军杀害的人无法确数,仅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就有 50 多人,被

               国民党军烧毁的民房计1445间。革命队伍内部肃反错杀多人,后经查证予以恢复名誉的有60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给革命老区群众提供优抚救济。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

               人民政府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展扶贫。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简称省经贸委)、浙
               江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省建工集团)、温州市米莉莎新联房地产开发公司等挂钩扶贫单位
               向洲岭乡提供资金、智力等,帮助洲岭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开展技术培训,开辟就业门路,增

               加经济收入,解决温饱,实现脱贫。同时推进乡村建设,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创建生态乡村、
               美好乡村。



                                                         (六)


                    在 1100 多年的历史中,人们既创造物质文明,也创造精神文明。清代开始创办“私塾”,
               民国始办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办小学、初中,开展扫除文盲运动,至 20 世纪 90 年

               代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教风兴,人才出。明清时期儒生数十,多人出任县官、州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

               后有 7 人担任副县(团、处)级以上党政军领导职务,14 人获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16
               人获硕士、博士学位。可钦可赞!






                                                            3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