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洲岭乡志
P. 85
洲岭乡志
第九章 养殖业
家家户户饲养一头猪一头牛三五只鸡三五只鸭的小农经济的养殖状况,有史以来一直延续
至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1958 年人民公社化,大牲畜归集体畜牧场,小禽类也不准私养,养殖
业遭受破坏。“三年困难”时期过去后,养殖业基本恢复人民公社之前的状况。规模养殖开始
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2010 年,有两家养殖业企业成立。它们是泰顺县利农畜禽专业合作
社、泰顺县鸿泰种养专业合作社。20 世纪末叶,小农经济的养殖状况基本结束,21 世纪初,
养殖业趋减。本章分畜类、禽类和其他三节记述。
第一节 畜 类
猪 1956 年前的饲养量失考。1957 年底全乡存栏量为 864 头,1961 年降为 179 头,1971
年恢复发展为 1808 头,年饲养量为 2315 头。1973 年公社办畜牧场 1 个。这年全年饲养量为
2491 头,平均每户 1.7 头,人均 0.4 头。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规模饲养,1982 年年末存栏量超
过 2000 头,年饲养量接近 3000 头。1987 年,年饲养量超过 4000 头,1988 年年饲养量为 5267
头,年出栏量为 2309 头。至 1996 年年饲养量四五千头。21 世纪初开始减少。2008 年总饲养
量为 1663 头。2010 年,年末存栏 845 头,年内出栏肥猪 1152 头,年产猪肉 115.20 吨。
牛 有黄牛和水牛两种。1972 年开始,水牛逐渐增多,至 1986 年,水牛头数超过黄牛头数。
农田用机械耕作之前,牛的用途一是耕田,二是积肥;之后,牛的役用性逐渐向肉用
性转变。据统计,1957 年牛的存栏数为 156 头,之后逐年有所增加,1980 年为 353 头。这是
1996 年之前的最高记录。1978 年引进良种乳牛 19 头,未见发展。
21 世纪以后,牛的饲养量减少。2010 年,年末存栏 130 头,年内出栏 6 头。
羊 1957 年底存栏量为 357 只,1962 年为 1037 只,之后直至 1996 年,每年的饲养量都
只有几十只几百只。1996 年出栏 150 只,年底存栏 486 只,2008 年,全年出栏 503 只,年末
存栏 421 只。2010 年,年末存栏 407 只,年内出栏 520 只。
上述所养的多为山羊,1982 年引进湖羊 11 只,未见发展。
兔 家兔饲养历史悠久。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规模饲养。据统计,1974 年底存栏量为
7000 只,1986 年超过万只,1992 年超过 1.50 万只。21 世纪初叶开始,养兔业明显衰退,据《泰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