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洲岭乡志
P. 87
洲岭乡志
第十章 工 业
本章按生产手段分类,分别记述手工业和半机械加工业。
第一节 手工业
“五匠” 手工业历史悠久,包括木工(分大木、小木)、蔑工、铁工、石工、裁缝工、
弹棉工、串蓑衣工、制(布)鞋工等行业,20 世纪 60 年代后又有泥水工等。在人民公社时期,
这些手工业劳动者被统称为“五匠”。他们农忙务农,农闲务工,有在乡务工的,也有出县出
省务工的。1984 年统计外出“五匠”125 人,1986 年 150 人。公社和有的生产大队也把部分手
工业劳动者组织起来,生产农具一类的产品。1966 年创办过草编厂,生产斗笠、棕衣等。1970
年公社有个手工业综合社,共有职工(含学徒)232 人。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办过算盘厂。70 年
代初出现生产大队办砖瓦窑,至 80 年代,年产砖瓦二三十万块,创利万把元。进入 90 年代,
砖瓦业成为联户企业,全乡有三家:溪头红砖厂、苏溪红砖厂、下舟垟红砖厂。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五匠”的第二代和其他青年农民数百成千的(1993 年
826 人,2001 年 3188 人,2002 年 3396 人,2005 年 3900 人)进城务工,被称为农民工,其中
也有部分人是手工业劳动者。
来料加工 2004 年前后开始出现来料加工业,从温州、杭州等城市引进笔、鞋、玩具、
打火机等产品的零部件,由农村闲散劳力手工组装。2006 年洲岭乡天娇笔业来料加工中心建立,
402 人参与笔业来料加工。当年 12 月统计,全乡 537 户 1067 人参加这项加工,总计收入 32.22
万元。2007 年新增 550 人参加鞋帮加工和笔加工。2008 年 2 月,农民范良员受县政府通报表彰,
被称为优秀来料加工经纪人。2010 年 7 月,个体企业泰顺县阿晓来料加工点注册成立。2010
年温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简称市经贸委)开展首批市级来料加工专业村评选,洲滨村入选。
第二节 半机械加工业
发展经历 半机械加工,最早起始于清同治甲子年(1864)。这年,洲滨石桥头建成一座
水碓。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有机(电)动机械。1972 年 12 月 7 日,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计划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