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洲岭乡志
P. 98

ֻ൅೘ᅣḤḤḤຂḤḤḤ௕











                                              第十三章  脱 贫






                    脱贫就是以正当手段求得温饱,乃至食足衣丰。此乃有史以来,人之常行。而扶贫、脱贫
               工作是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展开的。



                                                 第一节    贫穷状况



                    今泰顺县诸多氏族的始祖,是自唐宋以来在原居住地穷得无法生存而来这人稀地广之处拓

               荒求生的移民。黄客墘《张氏宗谱》记载,其始祖张汉应(字可周)原居平阳南湖,家穷得“捉
               襟肘见,纳履踵缺,雌伏有煮,扊扅是炊,蓬庐偃蹇”,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迁泰顺七

               都——黄客墘路底陇,若楚客之结茅而居”。诸多史料记载,明、清、民国期间,屡发饥荒,
               民以树叶草根乃至观音土充饥。《泰顺县志》和其他史料记载,民国 30 年(1941),“洲滨

               饥民范秉纲等 265 人联名诉称:‘去冬天冻兽祸,收获大减,今春以来食草根树皮已不乏人,
               今日(7 月 8 日)断炊者已达 500 余户。……由乡公所收集所有余粮(大小麦、薯丝等)计口

               分配,每饥民每日买市秤 6 两,维持不及半月’”。
                    1959 年至 1961 年“三年困难时期”,洲岭和全县其他地方相类,有多人病死于饥饿,每

               年死亡人数比常年多一倍以上。直至 21 世纪初,还有部分农民没有解决温饱。2002 年,对全
               乡 1840 户 5687 人进行调查,年人均纯收入 1998 元,收入不到 1000 元的有 205 户 574 人;全

               乡 17 个行政村中有 2 个村人均纯收入低于 1500 元;有 685 户 2740 人居住在高山深山;有 357
               人接受社会民政救济。



                                                   第二节    扶  贫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人民政府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展扶贫工作。

                    结对扶贫    1987 年 12 月 5 日,县委、县政府决定,选择 18 个局级以上单位,作为第一
               批下乡蹲点单位,与 18 个贫困乡挂钩联系,定点扶贫。其中县粮食局联系洲岭乡。1993 年 12

               月 6 日,县委、县政府调整县领导联系片及县机关单位挂钩乡镇,挂钩联系洲岭乡的县领导是
               县政协主席和一位副县长,挂钩单位是县物资局。


                                                           79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