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5 - 泰顺县文化志
P. 245

·182·                                   泰顺县文化志


                    木偶戏有神话戏、武打戏、文戏、审案戏等。在长期的舞台实践过程中,艺人们创造了

               许多表演特技,飞刀、抬轿、点火、斩头、脱衣、变脸等,甚至双手提着多个木偶翻筋斗混
               战而不缠线,令人称绝。表演舞台一般设在庙宇、祠堂等公共场所,也有在农家大院里临时

               搭拼平台当作舞台的。正月初至元宵节是木偶戏演出的高峰期。
                    明清以来,提线木偶戏流行于城镇与乡村。提线木偶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尤其是近代

               以来经过数代艺人的努力和创造,又不断吸收浙北及泉州两大木偶派系的艺术元素,在头像
               雕刻、人物造型、服饰装扮诸方面均独具一格。与此同时,木偶戏与当地戏曲、方言、习俗

               紧密结合,又在县内形成不同的流派和地方特色。近代以降,县内木偶戏艺人名家辈出,各
               领风骚。如黄宗衙祖父黄茂昌是清末民国木偶艺人,善演戏神黄揭老。他戏路清晰,口白易

               懂,提线技艺高超。另一位表演大师林守钤,13岁拜欧志寿为师,学艺三年,17岁应林霖森
               邀请赴福建福鼎、霞浦一带演出,先后师从平阳小陶、泗溪曾官遇学艺,21岁独立掌班,成

               为民国年间泰顺县木偶戏承上启下的名师大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内各有擅长的木
               偶戏艺人更是不断涌现,担负传承和弘扬提线木偶戏表演艺术的重任。

                    泰顺县木偶戏传承人可按清末、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20世纪70年代后
               四个时期划分。

                    清未有林守根、林守伊、吴毛宁、陈福在、陈荣前、陈金彬。
                    民国时期有吴方醒、周齐家、曾官遇、叶继蟾、欧志寿、黄茂明、黄茂昌、曾清晓、杨

               成派、董道萃、林霖森、陶方吉、齐以选、岩生、孔刨、陈白大、陈福止、董郑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林守钤、黄泰生、黄宗衙、吴行衙、周德、王成仰、黄兰

               芳、李英传、王景美、汤方义、吴宏顶、陈英竹、谢孔袍、周志镐、杨盛善、吴庆梓、谢学
               暨、陶俊兰、林岳生、翁宗会、齐国铁、包允臣、吴宏我、陈福坚、刘盛槽、刘迁群、将

               超、卢声碗、黄裕凿、毛显气、黄宗钦、吴细豹、齐万唐、齐荣替、张廷河、徐振娇、江元
               平、齐万意、齐万荣、齐温昌、雷敏、阿演、范良棉、沈光、陈福成、陈秀成、陈荣钳、董

               宏林、刘石女、林传科、董阿宽、阿二妹等。
                    20世纪70年代后有廖正美、张良华、曾自如、夏克强、蔡晓华、王存意、徐福英、徐

               细娇、季天渊、毛秀英、黄光猛、薛仕东、苏世平、苏蔡勇、章蔡文、徐茂宝、陈显章、蔡
               岳鸣、陈开英、陈华表、陈荣丽、陈荣、陈仲引、陈华校、陈开果、林阿俭、齐世普、朱义

               辉、朱定龙、朱义龙、陈良侃、陈银祥、潘大韦、潘成淼、潘成燕、陶银祥、陶厚如、陶角
               如、陶大兴等。

                    截至2017年,县内有3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季桂
               芳,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曾任省民间美术研究会理事,被授予“浙江

               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擅长木偶头雕刻、木偶造型。张良华,男,
               先后师从周德、黄泰生,从艺几十年,擅长提线木偶表演。王存意,男,从艺40多年,擅长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