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1 - 泰顺县文化志
P. 331

·268·                                   泰顺县文化志


                    十七、红粬酒文化节



                    农历十月,旧时境内家家户户酿造红曲酒的习俗。该习俗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2014

               年,司前畲族镇溪口村(已改状元村)举办首届红曲酒文化节,之后每年农历十月份举办一
               次。活动内容有品尝蒸糯米、品尝红曲酒、开幕式、畲族文艺活动等。






                                               第二章 科举仕宦





                                               第一节 进士与诸科






                    唐宋时期,泰顺境域因山高水远而成为避难的桃源之地,因此出现闽越有志之士挈家
               入山的盛况,据史料记载,该时期共有“十八大姓”入山著籍。所谓“十八大姓”即夏、

               吴、包、毛、池、方、董、宋、江、徐、陶、张、林、陈、蔡、曾、叶、周。这些早期移民
               境内的始迁祖,有相当一部分是官宦士族。迁入安固县义翔乡五十七都库村(今泰顺县南浦

               溪镇库村)的包姓始祖包全,唐贞元元年(785)考中进士,初授郴州义昌县官,再授润州
               司仓参军,后任福州长溪知县。迁入安固县义翔乡六十木棉村(又名睦源,今泰顺县司前镇

               墩头一带)的徐姓始祖徐相,是唐中书侍郎徐安正季子,20多岁考中进士。迁入安固县义翔
               乡六十都下革(今泰顺县百丈镇下革村,已淹没)的陶乔,曾任中军都督,封上柱国、开国

               公。迁入安固县义翔乡五十六都莒江(今属泰顺县百丈镇辖区,已淹没)的夏姓始祖夏仁
               骏,其父夏太一文武兼备,唐懿宗咸通元年(860)试赐武状元,授防御使,夏仁骏本人曾

               任中书舍人。迁入瑞安县义翔乡五十七库村的吴畦,官至河南节度使兼中书令同平章事、殿
               前谏议大夫、(勋)柱国、太子太保。迁入瑞安县义翔乡六十七都筱村(今泰顺县筱村镇)

               的林姓始祖林建(后迁泗溪),唐将军林棋次子,唐昭宗天祐元年(904)登进士,授内阁
               长史,后曾持节福建。

                    这些官宦士族相继入境后,耕读持家、开馆蒙童、培养子弟,诗礼传家的风气与科举文
               脉赓续不断。至宋代尤其南宋时期,形成吴、徐、林、蔡四大姓以血缘为纽带的文化教育片

               区,即吴姓聚居的库村(包括筱村),徐姓聚居的仙居(包括木棉),林姓聚居的泗溪(包
               括雅阳),以及蔡姓聚居的章峰(包括峡屿),此外库村的包姓、葛阳的陶姓、大安(今

               指三魁)的张姓、箬阳(今联云)的毛姓、东溪的曾姓、池村的池姓等,也先后有考中进士
               者。据史料记载,唐五代两宋时期今泰顺范围内考中进士科的进士有58位,考中武科进士的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