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9 - 泰顺县文化志
P. 389

·326·                                   泰顺县文化志


                                                    南院村居(之一)

                                                        作者 林鹗
                    四野春深绿正肥,轩窗恰似翠屏围。秧苗缺处蛤蟆跳,菜荚偕妇挈箩归。

                    斫笋呼儿肩插去,采茶偕妇挈箩归。清时岂有逃秦意,也觉心情与世违。
                    (林鹗,出生泰顺里光,隐居南院,清代方志学家,著《分疆录》)



                                                      六七生辰偶感

                                                      作者 徐志炎



                    入夜孤眠晓梦残,晴霜日映耀金丹。苍松傲骨经冬冷,修竹虚心耐岁寒。
                    但饮陈茶权当酒,漫敲土缶且充弹。无端忽忆今朝事,真愧浮生一笑难。

                    (徐志炎,现代泰顺罗阳人,工诗词和书法)


                    三、《采茶舞曲》



                    1958年春,浙江越剧二团50多人前来泰顺县巡回演出,艺术室主任周大风(1923—

               2015)随团前来,担负创作使命。抵达东溪乡后,周大风入住土楼。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
               他白天与茶农一起上山采茶,晚上便在土楼里构思酝酿。5月11日晚,他成功创作大型越剧

               《雨前曲》主题曲《采茶舞曲》的词曲及配器。翌日,他便将《采茶舞曲》送到东溪小学,
               教学生试唱。《采茶舞曲》采用越剧音调,融进滩簧叠板“多上一下”的曲式,又吸收浙东

               民间器乐曲“四则”的音调作引子,并采用有江南丝竹风格的多声部伴奏,易懂好唱。该曲
               前四句歌词以赞美江南的美丽景色及茶乡新气象,音乐婉转动听,细腻中带有轻巧;后六句

               歌词以活泼、明快、清新的旋律,表现茶区生产劳动的情景,反映采茶姑娘幸福、愉悦的心
               情。在东溪乡完成《采茶舞曲》的创作和首唱之后,周大风又来到几十千米外的万排乡茂竹

               园村采风。其间,创作了大型越剧出《雨前曲》。
                    1958年6月2日,省越剧二团在省群众艺术馆剧场首场演出《雨前曲》。8月中旬,二团

               赴北京举行“现代剧汇报演出周”,在多家剧场连续公演两个月。9月,中宣部副部长周扬
               号召首都文艺界人士观摩《雨前曲》。此后,《雨前曲》剧本和曲谱先后出版,剧情被摄影

               制作成同名连环画出版,录音被灌制唱片发行。
                    1983年,《采茶舞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亚太地区优秀民族歌舞保存,并被推荐

               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音乐教材”。
                    2004年4月10日—12日,周大风重返《采茶舞曲》创作地。其间,参加在三垟坪茶场举办

               茶艺活动,并现场即兴题字。重访东溪乡时,参加《采茶舞曲》首唱者聚会。2005年8月31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