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2 - 泰顺县文化志
P. 392
第八编 地域文化 ·329·
队。民国27年(1938)3月,粟裕率领抗日游击总队开赴皖南,编入新四军;刘英率领中共
闽浙边临时省委干部和3个武装班坚持在浙南。3月下旬,临时省委派出一支新四军流动宣传
队到境内各地慰问老区群众,宣传抗日思想。同时,遭受国民党军8个月“清剿”的泰顺县
中共地方组织也逐步得以恢复。
民国29年(1940)10月,为避免与削弱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保存有生力量,境内中共
组织开始执行中央制定的关于国统区党组织实行“隐蔽精干”方针分散隐蔽,直至民国35年
(1946)6月内战爆发,恢复中共浙闽边区委及泰顺、福鼎、鼎平3个县委。
民国36年(1947)7月,中共浙南特委和浙闽边区委组建浙南第三县队,为解放战争时
期县内主要武装力量。是年底,一批知识青年从上海、南京、温州等城市来到泰顺游击根据
地,投身革命。
民国37年(1948),浙闽边区在境内举办青训班和党训班,培养地方干部。
民国末年(1949年1月1日至9月30日止)5月,泰顺县全境解放。
第二节 革命思想宣传
民国16年(1927)上海“四一二”政变后,共产党员李铭等人在洪口、百丈、罗阳等地
张贴革命标语,这是泰顺县早期的革命思想宣传活动。
境内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在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浙南特委的领导下,中共瑞平泰
县委、泰顺县委等各级组织对群众进行中共性质、宗旨、革命目标等方面宣传教育,启发农
民投入土地革命运动之中。为更好地发动农村青年,成立共青团瑞平泰县委和共青团泰顺县
委,同时在根据地内还普遍建立妇救会、贫农团、儿童团等群众组织。
革命根据地宣传形式主要有公告、传单、大幅墙头标语、歌谣等。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
和省军区在泰顺县先后发表《为反对帝国主义增兵平津告全国大众书》和《告白军书》,揭
露批判国民党军阀“中国无力抗日”的论点,号召闽浙两省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而战。后来
又发表《为抗日救国告闽浙两省各界人民书》,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方志敏在狱中写文章(即后来出版的《可爱的中国》),于民国25年(1936)从上海带入泰
顺,在中共党内、革命队伍及群众中传阅。
在革命根据地内,许多大小村庄的墙头和屋壁上都书写上红军的标语。如淡单竹垟村
保留刘英亲笔写的标语“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抽丁拉夫讨还血债”;九峰前坪仔村保留“纪
念‘八一’农民团结起来打土豪杀反动派”“纪念‘八一’猛烈扩大红军”等标语。另外,
省委宣传工作者和革命知识分子创作和翻印了大批革命歌曲进行广泛宣传,如《为了人民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