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2 - 泰顺县文化志
P. 452
第九编 文物 ·389·
庵,在樟坑之源。古玉屿庵,在七都锂鱼山上(今址不详),乾隆癸丑重修,后废。程坑
庵,在东溪。南隐庵,在百丈叠石。积灵庵,在积库。祥善庵,在秀溪,宋曾光建。北溪
庵,在雅阳北溪。池村观音阁,在回澜桥北畔,光绪初年,里人陶鸿年兄弟建。
历代重修而延续至今的古刹老庵如下:
南峰寺 位于百丈镇双岭村南峰自然村。古称南台庵,为西晋行僧佛晖飞锡之所。唐咸
通九年(868),黄氏舍基建为律院并施田山。宋绍兴改元,伏机和尚同黄氏及赵八评事改
为禅院,后赐额“南峰”。明清及民国时期多次重建。20世纪90年代重修建大雄宝殿。大雄
宝殿3开间,单层悬山屋顶,前带卷棚廊;观音阁建于民国37年(1948),3层重檐木构悬山
建筑,面阔3间,四面夯土墙合围,前后设木门,底层以夯土墙代替檐柱。大雄宝殿门口右
侧立有桥碑一通,立于清同治年间,碑文记述南峰寺的始末由来。
崇化寺 位于雅阳镇东安底垟村梅峰山下。为唐同光年间林氏始祖林建首建,初为小
庵,七世祖林杞请旨改庵为寺。宋绍兴十四年(1144)寺焚于火灾,宋绍兴十八年(1148)
给事中大学士林待聘为首重建。明万历五年(1577)重建大雄宝殿,清雍正八年(1730)寺
住持修毁重建后楼观音阁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作为松东区区公所办公之所,后
又成为饲养场。部分建筑遭到破坏,但寺院建筑总体布局未变。1995年林姓裔孙捐资进行兴
修,重建观音阁,2004年,寺住持妙法为首兴修围墙及二重山门。该寺沿山门进入,天王
殿、大雄殿、观音阁按中轴线建筑,依山就势,层层升高,外加围墙,形成庭院式寺院。大
雄宝殿为5开间。
三峰寺 据《分疆录》载,该寺于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初建,宋祥符间(1008—
1016)赐额,原址坐落于县城关凤凰山左翼(今儒学底路)。元至元年间(1271—1294)毁
后重建,明嘉靖六年(1527)又重建。嘉靖三十三年(1554)因其地需做他用而拆迁于太平
桥东(现县人民政府大院),后经多次扩修,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浙闽毗邻地区香火鼎盛的
古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三峰寺因故被拆除,留存古铜钟一口,归县博物馆收
藏。改革开放之后,一系列宗教法规政策得到贯彻。1989年,在东外村三仙坪重建三峰寺,
成为全县佛教中心。
西岙寺 古称涌泉庵或涌泉寺,位于三魁镇西岙村境内,始建于宋开宝四年(971),
明嘉靖年间毁,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寺中遗存宋代古迹有石水缸一只,长2.12米,
宽0.77米,高0.52米,口沿右侧阴刻“绍兴十年庚申四月□日,弟子金钰,当山了义大师绕
回并□知法□等施财六十□”,左侧阴刻“子造石碑□□只,钟山□□□僧□撰并施则□□
三干”“当山僧□微□文共施□□”等字,还有三尊宋代舍利塔,青石质,呈椭圆形。其中
二尊高48厘米,宽30厘米,塔身正面刻壶门,内直书阴刻“宋故皎辙二公舍利之塔”“当山
了义大师舍利之塔”。另一尊高46厘米,宽32.50厘米,塔身正面刻壶门,内刻“□公知容
舍利之塔”。今寺为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