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3 - 泰顺县文化志
P. 453
·390· 泰顺县文化志
崇教寺 俗称卢梨寺,位于
三魁镇卢梨村境内。始建于北宋
政和元年(1111)。初为小庵,
南宋嘉泰三年(1203)大中大夫
吴福奏准赐匾额“崇教寺”。至
明代,因战乱和宗教纠纷,屡毁
屡建,清咸丰七年(1857),宣
统元年(1909)先后重修。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大革
命”期间,雅阳镇宝林寺僧侣为
保全原三峰寺《三藏经典》免遭 图9-7 三魁镇卢梨寺(摄于2008年)
劫难,冒着生命危险将其转移在该寺保存。崇教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印山寺 位于凤垟乡印山堂村。始建于宋,清道光元年(1821)重建,同治六年
(1867)重修。建筑由门楼、前殿、正殿及两厢组成,依照山势层层递进,严谨合理。做工
和用材方面精细讲究,系境内保存最好的清代寺庙建筑之一,尤其是前殿清代壁画,笔法细
腻,人物栩栩如生,在历史、科学、艺术方面均具有较高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
山寺被县人民政府列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林寺 位于雅阳镇白巢村,占地4715平方米。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明嘉靖
四十一(1562)重修,康熙二十五年(1686)扩建前后二堂五庑,方丈庖。建筑分3进,中
轴线上分列天王殿、罗汉殿、大雄宝殿和两侧配殿。该寺屡遭劫难,数度兴衰,几经增扩修
缮,方成三殿一阁宏制,香火鼎盛,名闻遐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宝林寺被县人民政
府列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三寺 位于西旸镇老鹰岩村境内。原有建筑呈品字形,中有大雄宝殿,左为观音阁、
连云集堂,右为光觉堂、同堂院。三堂建筑规整,故又称“明三堂”。建于元,毁于明,
清光绪年间重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寺宇曾一度被社办林场占用,僧侣各奔
四方。1961年居住僧侣,重整山门,1979年重修门楼,增建两侧厢房,整修天井、鱼池,围
墙,构成四合院式建筑,进香观光者络绎不绝。明三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玉泉寺 位于仕阳镇茂竹园村境内。始建于元代元贞年间,民国元年(1912)重建,坐
南朝北向,由山门、天王殿、天井、正殿及两侧厢房组成。山门木结构单开间,悬山顶,门
楣上悬“古玉泉”匾额。天王殿近年重建,五开间,硬山顶,殿后天井平面呈方形,低于建
筑地面,靠内有半月形池塘一口,块石垒砌池壁,古名“玉泉”。
灵芝寺 原址在莒江下村(已淹没)。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名沙灵堂。明景泰
三年(1452)毁于战乱,成化四年(1468)重建。弘治七年(1494)堂内产灵芝三丛,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