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8 - 泰顺县文化志
P. 568
人物 ·505·
郭显宗
郭显宗(生卒年不详),四川彭水人,监生,泰顺建县后首任知县。郭显宗于明景泰
四年(1453)年到位后,立即对各项事业进行拨乱整顿。在位期间,做了四件泽被后世的大
事。一是建县衙公署。址在凤凰山下,前对万罗山,地势向北逐步而上。史料载,清代县衙
公署沿用前明之旧,只是略有修改或增建,堂构规制完备,其大致格局一直保留至清末。二
是建城隍庙。泰顺设县治之初,主簿徐福昌先至,即在县之东隅建造城隍祠。明景泰五年
(1454),推官温侯仪又于东南隅开山辟址作新庙。天顺四年(1460),郭显宗从朝廷述职
回泰,见其貌浅陋,决定进行改修,庙之高度和深广度皆增加八尺。三是建学宫。明景泰六
年(1455)春,于县治之西建县学(又称文庙、孔庙)。县学正殿三间,东西两庑各七间;
明伦堂五间,东西亦各七间。四是建仙居桥。明景泰元年(1450年),下稔、莒江两地设塘
铺,由塘兵传递公文。泰顺设县的次年设瑞泰驿道,即泰顺至温州大路。为方便官兵及百姓
来往,明景泰四年(1453),郭显宗在仙居村下游2里许建造仙居桥。郭显宗在泰顺任知县7
年以上,恩威并著,士民悦服。离任后,泰顺百姓在学宫为其塑像而祀之,并在城隍庙旁立
碑,县训导为《记》。死后入祀县名宦祠。
张琏 张瑄
张琏(1452—1530),字延器,号东碧,明代泰顺城外北隅仙居人。张瑄(生卒年失
考),字廷用,张琏二弟。兄弟二人生平轻财尚义,负重敢为。明代中期,仙居溪上游岭北
一带因淘洗铁砂而遭到污染,严重影响下游仙居村民的生活。明正德元年(1506),保护仙
居村生活用水及生态环境,张琏向府道司状告上游开矿者。污染源根治后,张琏分在城内县
门口、洪口和岭北三处竖立《历奉宪禁洗砂》碑。明嘉靖年间,温州知府丁瓒提举张琏为工
程监督,建造泰顺城墙。泰顺城墙建造工程于嘉靖九年(1530)秋完工,耗银5900两。城墙
顺山势而坐,椭圆形,似船,故罗阳有船城之称。在城墙竣工的当年,张琏因年老操劳过
度,溘然长逝,享年78岁。百姓感念其筑城功绩,于县城东门为其立碑纪念。皇华馆事将此
事上达朝廷,嘉靖帝给予嘉奖。明正德十年(1515),由张瑄捐资兴造的罗阳石亭竣工。罗
阳石亭除椽瓦、围墙外,其他构件皆为青石,仿木构形式,是研究古代交通史和古驿亭的重
要实物例证。正德十四年(1519)夏,原学前溪连接县治东西的桥梁被洪水冲毁。同年秋,
在知县刘桐的主持下,张琏、张瑄兄弟筹资在原址上兴建建造木平廊桥,并命名为太平桥。
据《分疆录》载,该桥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重修,尔后又几经修缮,形制皆沿袭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