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天台山道教史》
P. 137

第四章            明清道教





                                              第一节          全真龙门派




                        元代以来,道教诸派逐渐会归于正一与全真二大派,据 1927 年北


                  京白云观《诸真宗派总簿》记载,当时全国道门有 86 个道派。但就严

                  格意义来说,实际道派不足 20 个。实际上就是属于正一及全真派。明

                  代正一道士中留有著述对其教义有阐发者,只有张于初与赵宜真两人。


                  其思想内容大致分 5 个方面:一是申明道统源流,上攀先秦道家;二

                  是强调性命双修,内炼为本;三是道释儒三教同源,儒道融合的性命

                  说;四是以内炼为本的斋醮道法说;五是继承全真教风,清整戒律清

                  规。

                        在道书的结集与明代道藏的编辑中,《道藏》是汇集道教典籍的一


                  部大丛书,明成祖四年(1406),由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编修《道藏》,

                  后由其弟子张宇清继续编整,至正统十年(1445)刊成。称为《正统

                  道藏》。共 5305 卷,以三洞、四辅分类,用千字文为函目。从“天”


                  字至“英”字,共 480 函。1607 年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补充编校《续

                  道藏》,共 180 卷,不分类,由“杜”字至“缨”字,共 32 函。明刻

                  《道藏》藏于北京万寿宫,到了清代版已有残缺。至八国联军入北京,

                  正、续《道藏》经版被焚。20 世纪 20 年代,涵芬楼借北京白云观所藏

                  正续《道藏》改为线装小本。至 70 年代,台湾又根据涵芬楼影印本缩


                  印为精装 60 册。1988 年,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将

                  其缩印为十六开 36 册,遂使道藏流传于世。

                        明代全真教的发展,以永乐年间的道士张三丰为重要代表。张三


                  丰成为吕洞宾之后的最负盛名的“活神仙”,逐渐形成了武当派。其内


                                                           137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