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石梁纪——天台山石梁云端秘境》
P. 111
第三章 灵山仙界 | 99
改名为太平寺。当时太平寺来往的人也很多,天台诗人刘知过留下一首诗:
行到烟波缥缈间,未应虚费草鞋钱,
从来道眼看山足,更忆僧房听雨眠。
好鸟茂林皆念佛,黄花翠竹总为禅,
前身似预东林社,过客今朝忆种莲。
传灯大师曾经修复过太平寺,现在看到的是一幢低矮的石头房。旁边是传灯
大师的墓塔。
在传灯大师的眼里,这里是白云峰,是高明寺的坐山,左右翼如龙虎,是真
正的风水宝地。
幽 溪 高 明
佛陇下面是一个幽深的峡谷,公路建造之前相当清幽,远离尘世。这峡谷从
修禅寺延伸下去,在高明寺所在的山坳推出一个小平地,再下去就是高崖,谷底
就是螺溪。高明寺就像一把向东安放的禅椅。
传说智顗在说法石讲述《净名经》时,一阵山风吹来,把他面前的经页刮跑
了,经页一直飘下峡谷,智顗起身追赶,在经页落下的地方,建造精舍,成了后
来的高明寺。
我从说法石东边的山谷下去,就是一条百松岭,这名字是传灯大师起的。
传灯法师姓叶,讳传灯,字无尽,衢州太末(龙游)人。从进贤映庵禅师剃度,
明代万历十年(1582),传灯受衣钵于百松法师,学习止观之学,对于传灯的修
炼,百松法师曾说:“汝得吾精髓。”百松又名真觉(1537 ~ 1589),俗姓王,
苏州昆山 ( 今属江苏 ) 人,至吴兴 ( 今属江苏 ) 依月亭法师修习天台止观。嘉靖
四十三年(1564),入天台山,住高明寺 26 年。由此,传灯法师的命运也与高
明久久地连在一起。
高明坐北朝南,没有冈首凛冽的北风,有充和的阳光、幽静的空谷。一条清
澈的山溪静静地流过,便是人们心目中的幽溪了。天台山民间有句俗语,说高明
好高不高,太平好平不平,总以为是佛家隐语反说,在修禅寺看去,高明寺地势
很低,但如果在螺溪进来,高明寺就犹如在天上。据传灯的《幽溪别志》所载,
高明寺外有深谷,日月二曜常照临其下,聚而不散,绝无阴气,曰高曰明,意义
非凡。恰如大雄宝殿对联所言:
牛宿耀峰,风飘经至,百代咸尊智者;
幽溪映月,人悟性空,三乘共证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