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石梁纪——天台山石梁云端秘境》
P. 145

第四章 故道白云  |  133



                        草木多古色,鸡犬无新声。
                        若有出俗志,不贪英雄名。
                        傲然脱冠绶,改换人间情。
                        去矣丹霄上,向晓云冥冥。
                    灵墟山上的白云,也成了他的寄托。
                    浙东唐诗之路的形成,司马承祯是关键的节点。他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
                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成为知交,人称“仙宗十友”。
                开元十三年 (725),司马承祯出游南岳衡山路过江陵,恰与李白相遇。李白写《大
                鹏遇稀有鸟赋》一诗,序云:“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
                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与司马承祯遂成忘年交。因为司马承祯的感召,开元
                十五年 (727) 夏李白到天台山,司马承祯是应唐玄宗第四次征召入京的,李白没
                有见到司马承祯,留下遗憾。但他写下了气势磅礴的《天台晓望》: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这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求仙诗,我想在那个时候,李白也是站在拜经台的朝东
                观日,至于李白第二次上华顶的时候,完全没有以前渴望出仕的狂热,反而把一
                切看得那么透彻,他在这里写下《登高丘而远望》:“登高丘而望远海,六鳌骨
                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
                待……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
                安可乘?”他对好战不休的帝王提出严厉指责,任何帝王的丰功伟绩最后落在一
                个空字上,如幻如梦,在他的心目中,一切都那么虚无缥缈,过眼云烟。而华顶
                的高邈境界,给了他一个飞翔的情感,他看到什么样的日出,我不知道,但是,
                诗中的情境,与我看的倒是一模一样。
                    天宝三年(744),李白去了王屋山,可惜司马承祯去世两年了,他写下了《上
                阳台帖》,文曰:“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
                太白。”李白落款“十八日”,即当年的三月十八日。该帖为书法珍品,现存北
                京故宫博物院。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