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2 - 《鹿城年鉴2011》
P. 382
鹿城年鉴 2011 附 录
LUCHENG YEAR BOOK
地资产分开,为分类处置创造条 础上,重点搞好村镇管理体制、 为鹿城西部区域小城市。 全留、干部高配”为主要内容, 基地置换城镇住宅,实现宅基地 人,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
件,使各类资产能够正常自由流 农房改造集聚建设、户籍管理制 2.推进中心镇及功能区建 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对试点中心 帮助农民进城。要解决农房改造 可以继承、转让和赠与。
动;户产分开,就是把户口与产 度、农村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 设。整合资源、提升效能,积极 镇,要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集聚建设后的产权登记问题,对 2.完善农业经营制度。加快
权关系分开,使农民在农村所享 度、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等方面 培育中心镇,鼓励农村人口向中 实施许可和执法重心下移,强化 搬迁聚集到中心镇、规划新社区 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
有的各项权益不因户口转换而 的改革和建设,力争在关键领域 心镇和新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 便民服务功能,加大财政、用 的农户,给予办理集体(国有)土 园区,大力培育提升农业龙头企
改变。“三改”,是指股改、 取得突破性进展,推进我区城乡 集中、公共服务向建成区集中, 地、项目支持力度,理顺区和乡 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取得 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
地改、户改。股改就是对村级集 统筹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 切实解决村镇低、小、散问题, 镇管理体制,提升中心镇及功能 集体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的 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健
体经济中的非土地资产进行股份 4.政府主导,和谐推进。城 推动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 区发展和管理水平。 住房,可以设定房屋抵押权,帮助 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社
制改革,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 乡统筹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 3.以“四个一”为抓手推进 5.建立健全农村新社区管 农民变住房财产为资本。 会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
而土地资产则建立土地合作社, 身,在推进过程中,既要发挥市 农房改造集聚建设。按照“政府 理服务体制。理顺农村新社区 3.建立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 域,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专业
保持集体所有性质不变;地改就 场“无形之手”对资源配置的基 主导、村民自愿、操作规范、节 “党、政、经”组织关系,明确 地使用权交易制度。建立土地交 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
是农用地在“三不变”(权属不 础性作用,更要发挥政府“有形 约用地、统筹推进”的原则和 党员、村民、社员各自权利和义 易市场,依法取得的经营性集体建 3.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加快
变、用途不变、量质不变)的前 之手”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主导作 “农民可接受、政府可承受、发 务。科学设置社区组织架构,积 设用地使用权,可以采取租赁、作 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扩大小额
提下进行流转,宅基地的用益物 用。特别在制定规划、出台政 展可持续”的要求,大力推进农 极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鼓励 价出资(入股)、转让等有偿方式 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试点,拓宽
权用来帮助农民进镇入城,农村 策、资金投入、配套建设等方 房改造集聚建设。实行“一镇一 集中居住区内的多个行政村或相 进行交易。制定出台有关规定,规 农村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涉农
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户改就 面,区委、区政府和各乡镇要发 规划”,以镇为单位,按照现代 邻的行政村建立联合党组织。村 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行 企业和单位,参股农村各类新型
是以“两实”(实有人口、实有 挥主体作用,做到积极有为,为 化小城市的标准,高起点、高标 委会可以与农村新社区管理委员 为,加强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促进 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
住所)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户籍 各项改革推进提供动力支持和制 准地编制镇域总体规划,明确居 会并存,并逐步过渡到社区居委 集体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 融机构创新涉农贷款方式,完善
管理制度改革。要把“三分三 度保障。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涉及 住、公共服务等功能区的空间布 会,管理新社区行政社会事务。 利用。合理分配集体建设用地使用 农房抵押等各类抵押担保制度,
改”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 重大利益的调整和分配,必须坚 局结构,形成中心镇建设“1+X” (二)优化农村土地使用制 权转让中的土地收益,切实保护农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金
键,贯穿于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 持以民主促民生,充分尊重群众 (1个中心镇主集聚区,以及X 度,建立城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民的土地权益。 融支农服务水平。
全过程和各个方面。通过“三分 意愿,依法依规依政策办事,把 个中心村新社区)的总体框架体 和优化配置机制。 4.建立土地合作社。以村为 (四)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
三改”的联动推进,进一步加快 工作着力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 系。实行“一镇一政策”,根据 1.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单位,建立土地合作社,依托中 革,实现城乡居民合理有序流动。
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农民转变为 改善农村环境、完善社会保障、 市、区两级出台的指导性政策意 流转制度。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 心镇组建土地合作总社,受让农 1.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
市民、农村转变为社区、传统农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品质 见,以试点镇为单位制定可操作 营权的用益物权制度,创新农用 户承包土地转让,引导整村、整 管理制度。取消各类户口性质划
业转变为现代农业。 上,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 性的具体政策措施。实行“一镇 地流转方式,提倡流转收益多样 组农用地流转。在农户集聚进入 分,建立以居住地登记为核心,
2.试点先行,有序推进。城 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一平台”,整合现有资源,积极 化。建立健全区、镇(街道)、 中心镇、新社区或农村集体资产 以实有人口、实有住所管理为目
乡统筹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 二、我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 建立融资平台,组建镇新农村建 村三级流转服务组织网络,完善 产权改革后,农户所拥有的土地 标,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城乡统一
策性强,在实践中必须坚持“既 的主要内容 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所在镇农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深 承包经营权和建设用地的权益不 的户籍管理制度,逐步缩小城乡
要积极、又要稳妥”原则。在 (一)以农房改造集聚建设 房改造集聚建设融资。实行“一 化流转农户社会保障配套改革, 变,村土地合作社作为村集体土 户籍差距,鼓励农村居民向城镇
试点单位藤桥镇,按照“人口集 为切入点,推进中心镇和新农村 镇一试点”,试点镇要确定一个 加大土地流转奖励扶持力度,引 地所有者的代表,负责对原辖区 集聚,促进城乡人口和资源合理
中、产业集聚、要素集成、资源 建设。 试点新社区,开展农房改造集聚 导农用地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 范围内农村土地的经营管理。 流动,适应城乡经济发展需要。
集约”的目标和“四个一”的要 1.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建设,取得成功经验后面上推 社和种养大户集中。 (三)改革完善农村集体资 2.加快剥离依附于户籍的附
求,通过制定规划、融合资金、 按照温州大都市区的总体规划和 开。试点以外的单位或区域可结 2.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 产产权和农业经营服务制度,增 属功能和利益。二元户籍制度改
配置人员、创新政策来推进集聚 “1650”大中小城市网络型组团 合旧村改造、危房改造和下山移 工作。按照“管住管好农保地、 强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力。 革后,要抓紧清理、修改和制定
建设。在先试先行取得成功经验 式都市区发展新格局,依据原有的 民工程建设,按照农村新社区建 保有保护耕地、放开放活建设用 1.对农村非土地集体资产产权 相关配套政策,剥离依附于户籍
后,再向面上有序推进。 发展基础、功能组合、发展趋势等 设功能规划,积极探索组织开展 地”的思路,在确保建设用地总 进行改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 制度上的村居选举、就业入学、
3.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 条件,对双屿镇、南郊乡、仰义 农房改造工作。 量平衡的前提下,以城乡建设用 导,在行政区划调整后的综合改革 社会保障、土地承包、房屋拆
统筹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 乡、七都镇实施撤乡镇建街道;对 4.以扩权强镇重点深化乡镇 地增减挂钩办法,建立完善宅基 试点镇、农房改造集聚建设比较紧 迁、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等附属
一个长期的目标,必须坚持规划先 藤桥镇、上戍乡、岙底乡、临江 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事权、责权 地置换制度。允许农户跨行政村 迫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对村集体 功能,实施农村居民与村集体经
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在突出 镇、双潮乡实施乡镇撤扩并,建 一致,人权、财权配套的原则, 直至跨镇,以镇为单位异地建 经济组织的非土地资产可率先进 济组织成员身份分离,还原户口
“三分三改”这个核心内容的基 设区域性中心镇,并最终发展成 以“权力下放、超收分成、规费 房,有计划地引导农户以农村宅 行股份化改造,资产量化到户到 本来的社会管理功能,使农民在
320 鹿城年鉴·2011 鹿城年鉴·2011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