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鹿城年鉴2016》
P. 109

鹿城总述



                正式宣布其为世界航标遗产。2002               《登江中孤屿》著名诗篇中“云日                  “四面烟波,几疑蓬岛移来,金山
                年5月18日,《江心屿双塔》作为                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句,易名                   飞到;一龛香火,剩有蜀僧胜迹,
                《世界历史文物灯塔》特种邮票中                 “澄鲜阁”。后因年久失修,破烂                  宋跸遗踪。”该寺于1981年被列为
                的第二枚,由国家邮政局公开发                  不堪,温州解放后,又全面修饰。                  温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3
                行。2011年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登阁眺望,群山似屏,瓯江如练,                  年被列为全国142个重点开放寺院之
                    妙果寺                         烟霞聚散,樯帆出没。邢昉《登江                  一。2011年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松台山南麓三角门外,                心澄鲜阁》诗中有述:“潮争西日                      宋文信国公祠
                创于唐,盛于宋,是一座历史悠久                 去,江逐断山流。莽莽碧玉合,娟                      也称“文天祥祠”。1275年,
                并有一定影响的古代名刹。“妙                  娟绿筱幽。”                           南宋朝廷已趋崩溃。当年担任丞相
                果”,语出梵典,启发人生,含                      江心寺                          的文天祥从元营死里逃生,泛海南
                “殊妙胜景”之意。寺正殿殿宇                      江心寺始建于宋绍兴七年                  渡来到温州,留宿江心寺,并在温
                庄严,香火鼎盛,供如来佛祖。                  (1137)。时宋高宗赵构书诏蜀僧                州招募义兵,抗元复国。他在江心
                联曰;“护法尊严,怒目看贪嗔                  青了(字真歇)禅师由普陀来孤屿                  月余,题《北归宿中川寺》诗于
                痴爱;入门无礼,诚心发阿摩多                  说法传经主持普寂、净信二院。时                  壁:“万里风霜鬓已衰,飘零回首
                罗。”二进殿置济陀古钟,俗称                  孤屿分东西两岛,东有普寂禅院,                  壮心悲。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
                “猪头钟”。传有温州民歌“叮叮                 西有净信讲院,往来不便,青了乃                  心月照谁?只为虎头非贵相,不图
                当,叮叮当,三角门外孤老堂:松                 率众填塞两岛间江流,于其上建筑                  羝乳有归期。乘潮一到中川寺,暗
                台山上仙人井,妙果寺里猪头钟”                 寺院,名中川寺,后宋高宗赵构敕                  渡中兴第二碑。”明宪宗成化十八
                (押温州方言韵)。山门外原建千                 赐称江心寺。宋宁宗时品选天下                   年(1482),为纪念文天祥而建此
                佛塔,因年久失修,塔身倾斜,于                 禅宗丛林,将其列为十刹之一。                   祠。祠内原有文天祥石质雕像和名
                1952年拓建公路时拆除。                   明洪武、正统、万历年间,曾多                   人题诗碑刻,后被毁坏,仅存清人
                    谢公亭                         次修葺。现江心寺系清乾隆五十四                  秦瀛《宋文信国公造像题记》碑。
                    在西塔山下东南滨江处。南朝               年(1789)所重建,建筑面积3100              1981年整修,回廊镶嵌《正气歌》
                诗人谢灵运任永嘉郡守期间,政暇                 平方米,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是                及20块后人凭吊诗词碑刻,为黄山
                频游江心屿,常在此观景。唐朝时                 江心屿最大的建筑群。寺院主要有                  谷、赵孟頫、张宗祥、商承祚、
                为纪念谢灵运而建“谢公亭”。明                 前、中、后三殿及方丈室。前为天                  张伯驹、夏承焘等名家字迹。并
                宣德年间释昙旭募款重修。亭高丈                 王殿(又称金刚殿,亦称山门),                  有联云:孤屿自中川,逝水难消亡
                余,六角飞檐,亭内施丹粉、绘兰                 上悬挂匾额“开元气象”,系宋朱                  国恨;崇词足千古,英风犹挟怒涛
                蕙。该亭在公元9世纪时闻名海内。                熹(字晦翁)所书。寺院大门边有                  鸣。1963年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唐、宋、元屡有兴废,明、清间又                 宋王十朋撰的叠字联:“云朝朝朝                      东瓯王庙
                多次重建。今亭为1952年重建,1977            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                      在华盖山西麓。原名东岳庙,
                年重修后装饰一新,六角攒尖顶,                 长消”。  当中是“圆通殿”,俗                 为纪念西汉初东瓯王驺摇而建,
                黄色琉璃瓦,朱红圆柱。1981年被               称大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坐像。殿                  明成化十三年(1477)改为东瓯王
                列为温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内楹联匾额,琳琅满目。大匾“圆                  庙。驺摇是越王勾践七世后裔,以
                    澄鲜阁                         通殿”,原为清乾隆皇帝亲赐御                   参与反秦佐汉灭楚有功,于公元前
                    位于江心屿西塔山南麓,初名               笔,已失存,现匾“圆通殿”三字                  192年被封予东海王,在东瓯即今鹿
                “水陆阁”,又称“江上楼”,是                 是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大                  城建都,世称东瓯王。后存砖石结
                一座两层三间木结构阁楼。北宋崇                 殿东首的青石碑上镌刻的“清辉”                  构门台。门台平面呈八字形,悬山
                宁元年(1102)始建,明正统年间               二字,系宋高宗赵构御书,过去还                  造顶,三间式,通面阔9.8米。青石
                (1436—1449)寺僧日庵重建,明             有宋高宗赵构御笔“浴光”的青石                  台基高0.4米,中间设垂带踏跺。明
                万历十九年(1591)邑人王叔杲捐               碑,惜已失存。清同治年间,永嘉                  间门额中嵌楷体直书“东瓯王庙”
                资重修时,据谢灵运(385—433)              举人陈寿宸(字子万)撰有对联                   青石匾,左右次间作成照壁式。


                                                                                            鹿城年鉴·2016     47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