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鹿城年鉴2018》
P. 46
鹿城年鉴 2018
LUCHENG YEAR BOOK
续表4
名 称 简 介
位于登选坊40号,是一座晚清院落,大院前后两进29米深,夏承焘当年居住的是前进的西首正间、
边间和厢房。西首厢房里,有书柜;另一间木板门上贴着“萼绿神仙牡丹富贵,金屏吉庆玉镜团
夏承焘旧居
圆”对联。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历任浙江大学、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被誉为“一代
词宗”
位于仓桥街102号。夏鼐(1910—1985),著名考古学家,原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1910—1927年,曾
居住在这里。故居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由四处院落组成,正中院落为门屋、厢房、正屋。门屋面阔
五间,为带西方风格的砖木建筑,砖砌抹灰立面,后带拱券外廊。门屋北为天井,天井东西各为三间
夏鼐故居
二层砖木混合结构厢房,天井北为正屋,五间二层歇山顶建筑,前后带廊,廊柱均为砖砌抹灰方柱。
正屋为夏鼐小时起居的地方,西南小院正屋二层为夏鼐小时读书的书房。2011年,被列为省文物保护
单位
位于高盈里11号,2006年整体搬迁至飞霞南路白鹿洲公园内。迁移时,最大程度地利用原来拆迁时的
材料结构,以修复原样。故居门对南塘桥,宅内用花墙分隔成八个大小不一的天井。现故居修建成了
谷超豪故居
温州数学名人馆。谷超豪(1926—2013),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
国科技大学校长
新四军兵站驻 位于县前头。1937年,日本侵略军入侵,沿海城市相继沦陷,仅上海与温州尚有客轮通航,新四军在
温采购办事处 温设采购办事处。时中共上海地下党以红十字会输送难民去内地垦荒自救为名,并为地下党员、进步
旧址 青年及爱国人士补缺军用物资。该址设于1938年,七间三层楼房,基本保持原貌
郑振铎(1898—1958),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考古学家,著名学者。他祖籍福建长乐,生长于温州鹿
城。纪念馆设在沧河巷24—28号的金宅。金宅建成于1935年,2011年,被列入温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
郑振铎纪念馆 单位。金宅正立面为巴洛克式风格,青石台基,大门呈八字形内凹,青石门框,上有半圆形拱券大门
罩。正屋五间两层,都是砖木结构楼房。一、二层均带前廊,檐柱做成西式科林斯柱式,二楼用预制
砼栏杆,样式为镂空几何、花草纹饰
位于江心屿东塔山麓。纪念馆地基原为普寂禅院,又名东塔寺院。该寺温州解放前,已破坏无遗。
1956年,为纪念浙南地区在各个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在原普寂禅院废址上建“温州区革命烈士纪
念馆”,占地1873平方米,7月1日正式开放。1989年扩建为“二碑一馆”,占地2700平方米,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筑采用民族形式,拱门飞檐,朱垣碧瓦,分陵
园大门、纪念碑、纪念馆三个层次。场地两侧开辟两条小径,建有“怀远”“仰止”两亭。松柏
交翠的林园通道中,竖立着巍峨纪念碑。碑为双连碑,碑高15米,两碑放在同一碑座上,碑面书有
温州革命烈士 “为国牺牲永垂不朽”,东西两侧分别是反映红十三军《风起云涌》和挺进师《胜利转移》革命英
纪念馆
雄形象的浮雕,一代名将粟裕和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的部分骨灰安放在浮雕下的泥土中;碑后照
壁,左边为张爱萍题“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右边为舒同题“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
碑”。新扩建的烈士纪念馆为二层歇山顶仿古建筑,大门上方是沙孟海题写的“温州革命烈士纪念
馆”匾额。烈士馆内展出160余名烈士革命事迹和部分遗物。庭院内用绿篱、花丛、松柏组成通道,
两侧修竹、蜡梅、红枫,东边8棵银杏大树,四周青松翠柏,绿草如茵,环境清幽,厅堂庄严,气氛
肃穆
位于信河街飞鹏巷98号。2013年12月开馆。该馆馆址原为省级文保单位陈宅,整个院落占地面积约900
平方米,院内建有主楼和北侧辅楼各一幢,西侧有一单层建筑。主楼坐北朝南,为三间带东、南两廊
马孟容、马公 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约450平方米。馆内分十多个展示厅,展示马氏家族千余件藏品,包括书画、印
愚艺术馆 章、画稿、手稿、信札、书籍、照片等,还有一组马孟容、马公愚昆仲与朱自清在一起的蜡像。艺术
馆还通过电视专题片、多媒体触摸屏等全方位介绍马氏家族的艺术成就,以及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所
作出的贡献
46 鹿城年鉴·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