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龙湾年鉴2021
P. 108
道教场所,建于唐代,占地1360平方米 人员上万人,所需费用全部由参与者 间美术。20 世纪50 年代由上海传入
民国10年(1921),在大殿后修建三 自愿筹集。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 温州,70年代传入龙湾区。传承人项
间斗姥阁,初具规模。被誉称浙东第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礼运用“月份牌”年画技法进行创
一支笔的王梅庵题山门匾额“石胜道 张阁老传说 张璁(1474—1539) 作,表现题材以传统人物、吉祥、喜
观”四个大字。殿阔楹高、雄伟庄严, 龙湾区永强三都(普门村)人,明嘉 庆、图案为主。现仅有传承人项有礼
加以溪水潺潺、松涛阵阵,为双岙风 靖时官至内阁首辅,故温州民间称他 以家庭作坊形式延续濒临失传的技艺。
景区的核心景点。 为“张阁老”。张阁老在民间的逸闻、 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
龙湾炮台山 属大罗山分支余脉, 掌故,经老百姓口耳相传,形成民间 化遗产名录。
位于瓯江口南岸。面积7000平方米, 口头文学“张阁老传说”。据不完全 永嘉场撞歌 撞歌即斗歌。龙湾
距市区12公里。东北面突兀于滔滔江 统计,传说故事量108 则。传说最大 流传“撞歌撞、撞歌撞,撞歌撞着个
面,与乐清磐石山的“镇瓯炮台”隔 特点是凸现乡情、人情、亲情。表现 放牛郎”的谚语。撞歌主要是牧童斗
江相望,相距约1公里,西面为江湾; 形式除口耳相传外,还有温州鼓词等。 唱歌谣。明朝姜准撰《岐海琐谈》有“儿
南面山麓有陡门,与龙湾村落毗邻; 20世纪40年代以来,陆续有文人整理 童结伙踏歌,一唱百应,遇别伙歌者,
因山中存有清光绪年间建造的抗倭炮 成书出版,是张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与之较胜”的记载。20世纪上半叶,
台遗址,故称炮台山。炮台山扼守 分2007 年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 永嘉场流行牧童放牛自找乐子的斗歌,
着东瓯大门,是温州历史上兵家必 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田间农夫随缘酬唱,青年男女“打
争之地,也是浙南人民抗击外来侵 拼字龙灯舞 起源并流行在龙湾 情骂俏”,宴宾助兴“出口成章”的
略的要隘。 区永强一带。据传,明朝时当地张姓 斗歌,是丰富社会生活情趣的润滑剂。
王氏家庙 又称王瓒家庙,建于 望族为给告老还乡的张阁老送寿礼, 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
明嘉靖初年。家庙三进五开间,正厅 创作了此拼字龙灯舞,至今已有480 化遗产名录。
通而宽11.5 米、进深12.85 米。屋前 余年的历史。此龙道具特点是:以竹 郑家园麦麦酒 郑家园麦麦酒起
有较为精致的石牌坊,主体建筑现存 木为骨架,用软柔的绸缎涂上颜料、 源于元末。白水郑氏始祖郑祥于元末
两进院落。王氏家庙为保存较为完好 画上龙鳞。全身共11节,龙头、龙尾、 由福建搬迁至大罗山百家尖,见永嘉
的明代建筑,系王瓒旧居。王瓒为殿 龙身各自分离,龙身九节相连。为拼 场当地独特的习俗(产妇生孩子后,
前村人,明弘治八年(1495)中举人, 字需要,龙身节与节之间,距离为3.5 娘家要送麦麦酒),于是采用大罗山
次年得榜眼授翰林院修编,后任侍郎 米,中间第四、五节较长,为4.5米; 特有的水及原材料,融合闽南一带的
明嘉靖三年(1524),率钦命遗赠礼部 龙尾龙珠各自分离,不和龙身连在一 酿酒技艺,首创郑氏家酿麦麦酒。嘉
尚书赐谥 文定。王瓒为官30年,刚正 起。表演时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 庆初年,十四世郑绍瑞在永嘉场老城
不阿,两袖清风。后人为纪念其丰功伟 九人舞龙身。表演动作分拼字和过渡 开办“郑家园酒坊”,采撷世代相传
绩在家庙外建榜眼桥,至今保存完好。 两部分,拼字要求在东、南、西、北 制酒技艺,建立有别于他家的“郑家园”
四个方向进行,每字一个面向,拼完 制酒作坊,正式创下“郑家园”品牌,
【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湾非物质文 一字做“龙翻身”“龙弹尾”或“龙 至今已有200余年。经世代传承和创新,
化遗产具有明显屏山襟水的地域特色 交尾”(或称“开四门”和“定方位”) 口感独特,味道醇厚,深受消费者青
及钟灵毓秀与底蕴丰富的历史特征, 过渡动作并变换方位,接着朝另一方 睐,从而形成郑家园“月子”套餐系列,
有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浙江省“非 向拼第二个字。拼字时除龙身有龙布 使之成为温州世代传承、男女皆爱的
遗”名录6项。 衣相连外,龙头、龙尾为补添某字的 味觉记忆。2014年,郑家园麦麦酒在
汤和信俗 明初,朱元璋派汤和 一点而作,如太字的一点,光字的二 永昌堡建立温州麦麦酒文化展示基地。
赴东南沿海部署防倭。汤和在这一带 点均由头、尾缀上。每字拼成时,众 2015年,“郑家园”荣获浙江老字号
修建了59座城堡,宁村即所城之一。 齐喊“噢”一声即完成。整个舞龙步 称号。2016年11月,郑家园麦麦酒酿
明嘉靖四十年(1561)前后倭寇平定后, 法以小跑为主,上肢动作变化较大, 造技艺被列入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
宁村人民为感激汤和为其立庙,并定 整体观念强,使龙舞的变化和拼字浑 化遗产名录。2018年11月,郑家园麦
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汤和出 然一体。在龙舞中表达人们对太平生 麦酒获中华老字号博览会金奖、浙江
巡”和“教场祭鬼”等仪式,形成永 活的追求和期盼。2007年被列入第二 农业博览会金奖。
强全民公祭抗倭英烈与遇难同胞活动, 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州南拳 龙湾武术源远流长,
后逐渐演绎为“东瓯王汤和节”,至 玻璃银光刻 俗称“镜画”,是 龙湾南拳有着数百年的传承历史。曾
今已有400 余年历史每次活动参与 在镜背面,用银色线条刻画作画的民 在每一个村庄,凡有炊烟飘绕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