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7 - 路桥年鉴2022
P. 177
路桥年鉴
《竹坡仙迹》: 旧楼,通出入,若船之舱。既成,以贮书画、延宾友,
曰米船楼。”清嘉庆、道光年间的管颂声《自题米船楼》
乘鹤何年去,真人不再逢。 诗咏道:
偶然寻竹径,犹得见仙踪。
石想丹砂染,坡留碧藓封。 秋畦雨过稻孙舒,秤石挥毫兴有余。
千秋遗迹在,烟霞覆重重。 逸客从来多泛宅,仙人自古好楼居。
间中作伴琴兼鹤,静里陶情画与书。
《松崖琴趣》: 解取名花为四壁,吾真不枉爱吾庐。
谁从深树里,喜鼓伯牙琴。 另道光丁酉(1837)举人峰江人张梦禹,及许凤仪、
一贡丝和竹,三更月满林。 戴香泉等各有咏诗。在近代,这里曾接待过小军机王彦
高山传雅奏,空谷有知音。 威、知府王咏霓、御史李慈铭、翰林杨晨等名士。
自得悠然趣,松涛响远岑。
新桥管过去在温(岭)黄(岩)两地有着相当高的
(阿土编) 知名度。新桥中学就是管蔚农、肖农父子在这里筹建创
办的,过去称扶雅中学,历史已有百年以上,仅晚于黄
新桥景区 岩中学三五年,比台州市区内任何中学的历史都要早。
解放前后,临、黄、太(温岭)三县流传着一句口头禅
【新桥老屋里】 《中国文物报》1997 年 6 月 22 日第 “喂,喂,喂,电话打到新桥管!”可见新桥的文化事业
25 期(总第 540 期)第一版,发表金祖明、劳宗红文章 发展之早。
《台州发现五凤楼古建筑群》:浙江台州市与路桥区文管
会联合文物普查时,在该市新桥镇老屋里发现一处明末 【新桥八景】 新桥为管氏居地。管氏为书香门第。新
清初规模庞大的五井十五堂五凤楼(当地人称“米船楼”) 桥管氏宗谱里载有《新桥八景》诗,有多人诗作。今录
古建筑群。 管作谋所作的八景诗。
新桥镇的中心是“管”姓家族的居住地,过去称“新
桥管”。据《新桥管氏宗谱》记载: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 《玉峰晓日》:
黄岩东浦人管新涵,地方官吏举荐他为“贤良方正”, 一轮出海便登山,山色朝光遍户环。
没有应荐。他到新桥收租,看到“山水明秀、土田肥美, 每日东窗常起起,玉峰排达送晴岚。
遂徙居焉。就所购故庄,僻基五亩余,营宅百余楹,后
居高楼为书室”。这是有关管氏迁居的最早资料。管氏 《银岭晚霞》:
有三个儿子,老二(后发展成二房)居处就是老屋里。
从建筑风格和管氏族人传说看:中间三进早建,称为三 我住双桥一水湾,每于雨后看东山。
透九明堂,大约建于清乾隆年间之前;后来随着人口不 无端忽作长江色,孤鹜齐飞落照间。
断扩大,前后端屋及两旁凤翼后补。并且续有修葺。 《鹤池坐钓》:
清代后期,二房“汝”字辈中的管蔚农中了举人,
放到四川的一个县里当知县。由于有了功名,所以允许 鹤池西傍米船楼,楼下池边任钓游。
在家门前竖起了四副旗杆和石坊。二房人有钱有势,又 游钓年年人易老,鹤池池水自悠悠。
有较高的文化档次、传统的伦理道德,所以聚集而居,
形成一个大家庭。是一处封建时代人文建筑活宝典。后 《龙浦行舟》:
来二房人还是住不下,所以又择地另造房屋。那原先的 新桥东浦出龙泉,龙浦泉如龙尾缠。
五透及两旁凤翼称为“老屋里”,而在外面新建的处所叫 龙在浦中抱珠卧,龙飞出浦便登天。
“新屋里”。
五凤楼占地面积约 4 万平方米,建筑 114 间 1 万多 《曲水悬钩》:
平方米,属五井十五堂四合院式组合。传说,封建时代
民间不许建造楼房。明代,太平谢铎做了“祭酒”的大 湾环一水绕邨中,屈曲如钩比拟工。
官,退休时有“十步九回头,想你万岁五凤楼”的故事, 展我平生钓鳌手,一竿横出小桥东。
于是太平、路桥一带出现了五凤楼形式的建筑。老屋里 《方塘浮印》:
的屋脊,还存着许多的“凤头”,作向天空飞翔状,姿
势美观别致。“米船楼”属“凤翼”建筑。 蒲带纷披荇带长,依然组绶绾金章。
老屋里的天井(道地)、檐阶均为雕刻石板、条石砌 堤边鸟迹兼蝌蚪,古篆分明字数行。
筑。四檐下构成走廊,檐廊来往畅通,不受天雨日晒的
限制,可以不出屋通行。整个建筑群为穿斗式构梁与台 《古井涵清》:
梁式混合楼房结构,椽楣瓦栊。五十多扇棂窗花样繁多, 穿凿当年道姓秦,秦人已没井随堙。
古朴雅致,别具一格。重檐歇山与悬山相结合。经古建 一经管氏重开浚,井畔雕栏又一新。
筑专家鉴定,为我国江南一种独具风格的民居建筑群,
这次发现的古建筑群规模大,布局合理,工艺精湛,保 《新桥对锁》:
存基本完好,是我国五凤楼建筑最完美,绝无仅有的一
处,是罕见的一种古典建筑艺术珍品。 贯日双虹对峙高,狂波本欲挽滔滔。
管谱有记载:“所居南楼之东,向有屋三楹,名爱 无如水势日趋下,桥石何曾锁得牢。
吾庐,癸卯(道光二十三年)春改为楼。楼开如船,东、 【週洋闸】 週洋闸(周洋闸)位于新桥镇华章村华龙
南、北置门窗 44 扇,窗外亘以栏杆,窗内因砌坐榻,倚 桥片周洋泾通三横径处,为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
第 1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