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5 - 路桥年鉴2022
P. 175
路桥年鉴
却在半山腰。 年间重建。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赐额香严寺。
寺中并载有北宋名相富文忠公(弼)所遗论道贴。兴盛
【水仙洞】 香严寺东北角半山上有一洞,传说在很早 时的香严寺,寺院宽敞,僧侣众多,寺产丰厚,香火不
时,有一女妖在东海里兴风作浪,后到此洞修道,改恶 绝。据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该寺有田 202 亩,地
从善,为民造福,故称为“水仙洞”。 52 亩,山 90 亩。明清时期,为天台宗寺院。清康熙六
亦有说“水仙洞”是纪念农民起义军领袖孙恩。孙 年僧岳勤重兴,乾隆年间又进行重修,现为咸丰十一年
恩利用五斗米道发动群众,东晋隆安三年(399)十月起 建筑。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浩劫。1984 年 10
义,在浙东沿海登陆,不到 10 天,江南八郡,一齐响应, 月,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批准对外开放。1987 年夏,修缮
有众数十万。但到元兴元年(402)三月,回师退保临海, 了殿宇,台胞魏宏先生馈赠一座缅甸产的汉白玉释迦牟
兵败大固山,再败海门。孙恩“乃赴海自沉,妖党及妓 尼坐像,高 3.3 米,重 6.8 吨。该寺四周砌有围墙,进
妾谓之水仙,投水从死者百数”(《晋书·孙恩传》)。 寺便见我国著名诗人、佛协领导人赵朴初所书的“天王
清末黄岩人王吉人引《衡山传钞》:“晋孙恩以逆死, 殿”三字,中院为“大雄宝殿”,后院为“三圣殿”。
妖党谓其水仙。浙闽间多水仙王庙,恐即孙恩之遗蘖也”。 香严寺坐北朝南,寺院内外果树茂盛,竹林苍翠,溪水
古黄岩灵石和温岭温峤有孙恩伐木造船与孙恩城的传 潺流,景色清幽。
说,白枫山介于两地之间,是孙恩起义军的重要活动场
所。 【悟空亭及莲花潭】 由水仙洞向上,约登 500 石级到
山顶,相传为祝子华焚修之所,有礼拜石(祝子华跪石)
【唐代古刹禅林寺】 白枫岙两翼群山连绵,其北为莲 与悟空亭,温岭戚学标有碑记其事,又有造像题名石刻。
花山,禅林寺(香严寺)坐落脚下。 宋代僧善求有《悟空亭和壁间题句》:“得得登山到悟
香严寺始建于唐开元元年(713),当时赐额禅林寺, 空,重开梵宇振宗风”,可见开山在宋之前。清代石曲
距今 1200 多年。禅林寺初建不久,天宝四年(745), 蔡燕綦有《悟空亭》诗:“瘦马驮人去,行行欲上天。
唐高僧鉴真和尚开始第四次东渡,率弟子 20 多人逗留寺 寺从峰背出,僧在树头眠。门小岩能蔽,溪回径乱旋;
内,讲经说法 10 余天,给香严寺添上光辉一笔。 枯藤垂败瓦,古竹补疏椽;峭壁猿翘足,虚堂佛耸肩;
唐开元二十年(732),日本僧人荣睿邀请扬州大明 海空惟见影,山远半成烟;果熟悬崖树,稻香绕舍
寺高僧鉴真赴日,鉴真欣然接受。但海上风涛险阻,前 田……”。《路桥志略》载:悟空亭有摩崖石佛像共二
三次东渡均失败。唐天宝四年(745)鉴真准备第四次东 十躯,躯高 4 寸 5 分,并有施舍者题名。现悟空亭建在
渡,这一次先在天台国清寺住了 3 天,然后经临海入黄 莲花潭水库上,有九曲桥连接,潭水碧蓝,水波荡漾,
岩住在县南 40 里的禅林寺(即今香严寺)。后因江北各 是个天然浴场。库边有东观寺,往后两三百步有净峰寺
寺僧众与官厅阻拦,江东采访使下令追寻,此行未成, 及观音阁。
鉴真等被迫返回扬州。鉴真东渡失败了五次,为时 12
年,到第六次才到达日本奈良,受到以圣武天皇为首的 【集真观与元真道院】 《赤城志》载:“集真观,在
统治者的尊崇和支持,对日本文化和宗教颇有影响。至 县南四十五里白峰山下。绍兴中斲地得石,镌‘集真’
今日本保存有《鉴真和上(尚)渡日经路图》,上面绘 二字,故以为名。”集真观建造的时间可能在宋高宗绍兴
明州(今宁波)育王山、天台山和禅林寺,并用日文注 年间之前。元代延祐年间(1314—1321),知州范忠毁
释:第四次失败。这是图上唯一的寺院。 五通神祠,里人鲍显祖因改为道院。泰定元年(1324)
第四次东渡时,距禅林寺建寺仅 30 多年。据思托撰 本州知州林兴祖还立了一方《元真道院记》的石碑,知
的《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和大和上鉴真传》,鉴真一行共 州自撰,盛州判象翁书。至今这方碑尚存,是迄今仅存
有 20 多人,在禅林寺住 10 多天。有人说,鉴真他们准 的黄岩州碑。清乾隆年间改名淑丰院。
备从禅林寺取道温州再从福州东渡,因为唐朝时的白枫
岙是一个海港(内有埠头堂),可以通向日本。白枫岙 【保全打网桥钱王铁券出水处】 元顺帝至元二年
周围诸屿林立,有苍屿、西屿、瓦屿、梅屿、亭屿,是 (1236),在今峰江保全,钱王铁券被渔民从河水中捞出。
古代的海域遗址,与路桥小人尖(出土了大量西周文物) 清《光绪黄岩县志》载:“打网桥,在四十一都,相
港口遥相呼应。到唐代,唐太宗发江南十二州工人造大 传钱王铁券没此水中,后为渔者网得之,故名。”陶宗仪
船数百艘,其中有台州。而日本的《支那港小史》并载: 《辍耕录·钱武肃铁券》载:“吾乡钱叔琛氏赟,乃武肃
唐代晚期日本有商船停泊我国楚州、苏州、松江口、明 王之诸孙也。其家在郡城东北隅,亭台沼沚,联络映带,
州、台州、温州、福州、广州等十余个港口。从而可以 犹是先朝赐第。与余相友善,尝出示所藏铁券,形宛如
认为,鉴真等一行可能准备在此东渡日本。须知鉴真原 瓦,高尺余,阔二尺许。券词黄金镶嵌,一角有斧痕。
居扬州,距现成港口甚近。他们之所以不远千里到禅林 盖至元丙子(1276)天兵南下时,其家人窃负以逃而死
寺绕道,就是要避开众人的劝阻。相传白枫岙古时曾有 于难,券亦莫知所在。越再丙子(1236,后至元二年),
过松木场、街路山、卖鸡巷等遗址。而禅林寺即后来的 渔者偶网得之,乃在黄岩州南地名泽库深水内。渔意宝
香严寺,曾有上堂、下堂,有僧众数百人。此外东侧还 物,试斧击之,则铁焉,因弃诸幽。一村学究与渔邻,
有一口棉丝古井(据说一卷棉丝放不到底),可以作众 颇闻赐券之说,买以铁价,然二人皆不悟其字乃金也。
僧饮用。涩水有《鉴真望海》诗: 有报于叔琛之兄者,用十斛谷易得,青毡复还,诚为异
事。时余就录券词一通,叔琛又出武肃当日谢表稿并录
日本虔诚学问僧,扬州礼请大师灯。 之。”打网桥在保全,地近泽库,故陶宗仪粗记泽库大地
许他东渡三番挫,随我南来四度征。 名。
春到禅林迎贵客,浪倾大海望东瀛。 钱王铁券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铁券实物。铁券长
历时十二年之后,六渡终传佛法经。 52 厘米,宽 29.8 厘米,厚 0.4 厘米。是唐昭宗于乾宁
四年(897)赐给镇海镇东节度使钱鏐的。此铁券形如盖
禅林寺历经沧桑,有过兴盛和衰落的历史。唐会昌 瓦,上嵌金字 333 字,内容包括钱鏐的爵衔﹑官职﹑邑
五年(845),武宗灭佛,禅林寺被毁,直到唐宣宗大中
第 1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