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鹿城史志》二O二一·春夏(总第十五期)
P. 15
思痛,从严治理,“温州皮鞋”再次赢得市场》,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至 1991 年底,1264 家制鞋企业有 78% 获得合格证。
1992 年上半年,举办首届鹿城鞋文化节,国内外客商、经济界人士
400 余人,新闻单位 30 余家应邀参加,边听汇报、边实地考察鹿城鞋业整
顿成果,重树鹿城鞋业形象。是年 7 月,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对 28 个省、
市制鞋行业的统一检验,鹿城皮鞋的合格率达 77.4%,高于 68.9% 的全国
平均水平。经过 3 年持续的清理整顿,鹿城皮鞋的质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同时,鹿城区还组织举办鞋类产品“信得过”企业评选活动和“鹿城杯”
鞋类产品大奖赛。截至 1997 年,“鹿城杯”鞋类产品大奖赛已连续举办 7
届,评出“信得过”企业 106 家,其中 78 家制鞋企业获保质免检。
3、重现辉煌,走出国门
20 世纪 90 年代,鹿城鞋业在整顿、提高、发展中,逐步走向成熟,
进入发展成熟提高阶段,从上规模、创品牌,到进军国际市场。
一是企业上规模扩大生产。鹿城鞋业摆脱家庭作坊经营模式后,皮鞋
厂纷纷移向上桥、下桥、黄龙、双屿和仰义等地。据 1992 年 6 月统计,
鹿城区有皮鞋厂 1264 户,其中集体 818 家、个体 446 家,鞋料店 252 户,
皮鞋店 845 户,从业人员达 8 万多人;年产皮鞋 1600 万双,年产值逾 5 亿元。
至 1998 年,已有 100 多家企业在市郊开发区建成 120 多万平方米厂房,
结束长期以来靠租用民房生产的历史,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1988 年至 1989 年间,郑秀康先后去上海、广州和意大利等地考察学
习国内外优秀的制鞋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从中寻求重振温州鞋业的道
路。1990 年春,将鸿盛皮鞋皮件厂更名为温州长城鞋业公司,并注册了寓
意“健康发展、其奈我何”的“康奈”人头肖像商标;投入百万巨资,改
造温州原始手工作坊的制鞋工艺。
1989 年华生皮鞋厂引进第一条机械化生产流水线,至 1998 年全区已
拥有生产流水线近 400 条。一些龙头企业已配备电脑、扫描仪等,以 CAD
先进技术代替人工设计鞋样。
建 党 庆 祝
年 100 周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