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鹿城史志》二O二二·秋冬(总第十八期)
P. 97

屋旧址在孤屿江心寺之右,游览者

                  必造。”说明陈圣治在任期间(1653—
                  1656)王十朋读书处旧址可能尚存。
                      陈圣治只说书屋旧址在江心寺

                  之右,那么古人的“右”,到底指
                  的是“东边”还是“西边”呢?《孤
                  屿志》中记录了一些与建筑“左右”

                  方向相关的内容。
                      明代王恩任所作《游孤屿记》
                  记录了江心寺与文天祥祠、卓公祠

                  的左右位置关系:“(江心寺)之
                  左为文丞相祠……(江心寺)右为

                  卓侍郎祠……。”                             对联上的楷书字体,为书法篆刻名家方介堪墨宝
                      明代王光蕴所作的《孤屿赋》中也记录了卓公祠与江心寺的左右位置

                  关系:“于沙门之右构卓公祠”。
                      卓公祠始建于明代,一直坐落于江心屿西侧。古人频频于文中指出卓
                  祠位于“寺右”,或许说明古人在描述孤屿建筑时,习惯将自己代入面朝

                  瓯江南岸的方向,因此孤屿之右,可能就是指孤屿之西。照此,王十朋在
                  江心屿的书屋旧址就可能在江心屿西侧。
                      近代高僧木鱼法师所著《孤屿明灯录》研究说“状元王梅溪(十朋)

                  未仕时,正在净信讲寺攻经读史,与清了禅师为方外交。(当时全愚堂东
                  轩,即是王梅溪读书处)。”木鱼法师又在《通榛大師传》说,“通榛大师,

                  字茂霞,别号全愚……自建全愚堂于兴庆寺,作为退隐静修之所”。
                      陈圣治分巡在温州任职时间为 1653—1656 年,而通榛建全愚堂在
                  1796 年,二者相距近 140 年,陈圣治虽未表述王十朋读书处的具体位置,

                  但很有可能是后来通榛建全愚堂的位置,因为全愚堂正巧位于江心屿西侧。
                      据传,王十朋还经常在东塔院江边读书。他在东塔院下常年读书的地



                                                                                     城 古
                                                                                   珍 寻
 89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