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6 - 《鹿城区志》
P. 1026
卷五十一 文 物 . 907 .
卷五十一
໓
鹿城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先民已经在此生息繁衍,历代遗存文物较为丰富。至今发现有西山青
瓷窑址群、老鼠山遗址等,出土了一大批实物资料,为研究鹿城区的历史提供有力证据。
昔日城区未设立专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温州市人民政府设立文物管理委员会,
专司管理、保护、征集、收藏文物。随着文物的发现和出土,研究工作不断拓展,保护管理日趋规范,1958
年建立温州博物馆。2001 年,温州市文物管理处划归市文化局,局内设文物管理处,同时,成立市文物保护
考古所,负责文物保护工作。截至 2003 年,全区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49 处,其中省级 6 处、市级 43 处。
全区共收藏文物 2.1 万多件,其中一级文物 110 件,二级文物 129 件,三级文物 199 件。2.1 万件藏品中,温
州博物馆近 2 万件,中国鞋都鞋文化博物馆 1100 余件。
ֻ၂ᅣᅣܞ໓߄၌ᆶ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通过全区范围内的文物 器有泥质陶、彩绘陶和印纹硬陶等。与福建闽侯昙
普查和专题调查,在双屿镇、仰义乡、上戍乡等地 石山文化的一些石器、陶器特征相似。
陆续发现古文化遗址 8 处,主要分布在瓯江及其支 瓷窑亦称瓯窑,历史悠久,已查明的瓯窑窑址
流两岸,大多依山傍水。古文化遗址大致可分为两 有 5 处,时间主要在晚唐、五代和北宋。瓯窑产品
类:第一类,除少数早期石器磨制欠精、器面留有 胎骨细密,釉色光泽如玉,造型新颖活泼,饰有莲、
锤击痕迹外,大多数石器磨制精致,已采用打、磨、 葵、菊、卷草、牡丹等花卉图案以及褐彩装饰;以
琢兼施技术;陶器主要有夹炭陶。与河姆渡中晚期 西山窑规模最大,窑场蜿蜒数里,产品淡雅晶莹,
文化、良渚文化的一些石器、陶器特征相似,以老 颇负盛名。瓯窑基本窑型为龙窑,依山而建,如卧
鼠山遗址为代表;第二类,石器表面略粗糙,形制 龙自上而下。底端为火膛,顶端开排烟孔,中段为
较简单,锛类石器横剖面大多呈三角形、梯形。陶 窑室,隔数米设置投柴孔,保持火力快速均匀。
第一节章古山遗址
ඊ၌ᆶḤḤ 弦纹、蓆纹。原始瓷施褐色釉,饰弦纹。石器有矛、斧、
上戍乡渡头村老鼠山,属青铜时代,面积约 镞等,均经磨制,器形较小。2002 年 11 月 ~2003
9000 平方米。采集有泥质黄陶(包括夹砂陶和着黑 年 4 月,省、市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
陶)、印纹硬陶、原始瓷片等。印纹硬陶饰条纹、 古发掘,发掘面积 635 平方米,发现距今 400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