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1 - 《鹿城区志》
P. 1031

. 912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五十一 文  物       . 913 .




            拱券形门洞,青砖砌筑。墙门高 6.1 米,墙厚 0.6 米;                     “金城巩固”4 字门匾一方。                                                            江心东塔观江心屿,据文献记载,建于唐咸通                          通面阔 18 米,硬山顶。门额篆书“宋吏部侍郎文
            门洞高 3.6 米,宽 2.77 米,拱券高 1.44 米。有砖制                                                                                        十年(869),一说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后                         定叶公祠”,门联“南宋文章欧王鼎盛,永嘉学术
                                                                                                                                     毁于兵火。南宋绍兴十年 (1140)重建。砖木结构,                        郑薛代兴”,末署“后学孙衣言”。 市文物保护单
                                                                                                                                     六面七层楼阁式塔,高约 30 米,底径 8.4 米,每层                      位
                                                                                                                                     塔面有一莲花形佛龛,外围走廊,飞檐重叠。塔顶                                文天祥祠观位于江心屿,始建于明代。文天祥
                                    第二节章寺观章佛塔章祠庙章牌坊章教堂
                                                                                                                                     自然生长榕树,无土培植,全年常绿。塔檐、回廊                            (1236 ~ 1283),南宋德祐二年(1276)任右丞
                                                                                                                                     部分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英国建领事馆时被拆                          相兼枢密使,受命与元军谈判,被扣留,脱险后辗
                භܴܴ                                            总面积 3100 余平方米。山门,面阔 3 间。明间柱                                           除,砖构塔身基本保持完整。市文物保护单位。                             转至温州,在江心屿留居一月,题壁《北归宿中川
                天宁寺观天宁巷,旧名报恩孝光禅寺,宋政和                           头科五踩,平身科两攒,歇山顶。左右为钟鼓楼。                                                    雁    塔观俗称巽山塔,始建于宋代(现存有塔                       寺》。明成化十八年(1482)建祠纪念。今祠为清
            间(1111 ~ 1117)改名天宁寺。明初逆川大师受                        中为圆通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间。明间抬梁式,次、                                              砖一块,内阴刻“大宋国温州在城右厢新河北界棣                            代重建,四合院式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三间二进,
            戒于此,景泰(1450 ~ 1456)时重建,后几经修建,                      梢间穿斗式,重檐歇山顶。翼以廊庑。后为三圣殿,                                               华坊太平东巷居,奉佛女弟子王氏四娘,法名道坚,                           左右为廊屋。一进即门厅,硬山顶;二进正厅为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存一殿。2002 年市政府拨                          面阔三间,东西有厢楼。西有方丈阁。市文物保护                                                舍大砖伍百□□□塔□造塔用”等字),重建于明                            山顶。正中塑文天祥像,左右壁画描绘其生平事迹。
            款 70 多万元对大殿进行落架大修,使其再现古朴                           单位。                                                                   神宗万历三年(1575),清道光五年(1825)塔修复。                      正厅和回廊四壁镶嵌着《正气歌》刻石及其他诗碑
            英姿。寺东西向,三开间,通面阔 17.6 米,通进深                            妙果寺观松台山南麓,南临人民路。寺名语出                                               由于塔基所用材料不同,造成塔基一角沉陷,塔身                            22 方。祠有楹联云:“孤屿自中川,逝水难消亡国恨;
            13.6 米。重檐歇山顶,石柱,木梁架,两檐间用砖                          梵典,含有“殊妙胜果”之义。创于唐末,盛于宋                                                倾斜,墙体撕裂,导致塔于 1974 年 5 月 19 日倒塌。                   崇祠足千古,英风犹挟怒涛鸣。”省文物保护单位。
            砌成回廊式栏杆平座。檐柱呈圆形,其余柱均为方                             代。北宋年间,文昌禅师曾为主持。继忠大师自杭                                                2003 年 2 月市政府拨款 100 多万元重建。
            形。除角柱外,其他柱身均刻有楹联。明间设青石                             返温,驻锡于此,著书立说,梵音远播,成为东南                                                    净光塔松松台山巅。始建于唐朝,玄觉大师曾                              இḤḤ٘
            地袱和抱袱,上刻鸟兽纹及卷草纹。市文物保护单                             朝圣之地。圆寂后建千佛塔,珍藏大师舍利、经书。                                               于松台山修行,圆寂后,后人在此建塔供奉大师真                                “会典标名”石牌坊位位于珠冠巷。牌坊竖立
            位。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明洪武八年(1375)、                                            身骨灰舍利。唐僖宗时赐名为“净光塔”。历代屡                            于珠冠巷陈氏祠堂前,部分结构藏于民房墙体中,
                白马殿观原解放南路 214 号,始建于南北朝,                        清康熙十四年(1675)三次重建。 1984 年至 1986 年,                                     有重建,明弘治年间塔毁。2001 年 12 月,市政府                       未能从其刻字知晓建造目的和建造时间。石坊为四
            系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现存为清中期建                             得海内外乐助重修。大雄宝殿为双层歇山式,气势                                                重建净光塔院。                                           柱冲天式牌坊,整体用花岗岩分件雕刻拼装而成,
            筑。面阔五间,中轴线三进,由门厅、戏台、抱厦、                            宏伟;天王殿暨两厢,均为双层建筑,飞檐翘角,                                                                                                  平面四柱呈一字形排列,前后皆用圆镜卷纹靠背石
            大殿、观音阁、厢房组成回廊式合院,系境内保存                             金碧辉煌。寺内有一“济陀古钟”,铸于北宋年间,                                                   ᨂܴ૲                                           支撑。石柱为抹角方形,中柱较边柱为高,各柱柱
            较完整的宗教建筑。因年久失修及使用不当,导致                             俗称“猪头钟”,传说神异。                                                             东瓯王庙门台观位于华盖里,系纪念西汉初东                          顶皆置方形坐斗,斗上蹲坐一只石狮。石坊明间最
            结构破损严重。2000 年市文物局对该殿进行全面修                             最胜寺观郭公山东麓,明代大学士黄淮舍地捐                                               瓯王驺摇。明成化十三年(1477)改东岳庙为东瓯                          下为一道方形额枋,素平无饰,至柱身处略为收分,
                                                               资始建,清同治年间(1862 ~ 1874)重建。坐西朝东,                                        王庙。庙毁于 20 世纪 60 年代,2003 年时仅存砖石                    并由水波纹雀替承托;额枋上刻出二童柱,承托上
                                                               占地面积 1152 平方米。依山起势,由山门、金刚殿、                                           仿木构门台三间,通面阔 9.8 米,悬山顶。青石台                         层的压版枋,童柱与枋间的花版连做,柱上刻有蝙
                                                               大雄宝殿和两侧厢房组成。通面阔 12 米,通进深                                              基高 0.4 米。明间门额嵌“东瓯王庙”石匾,左右                         蝠;柱间花版北侧阳刻牡丹等花饰,南侧阴刻“为
                                                               28 米。大雄宝殿面阔三间,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                                              次间作照壁式。市文物保护单位。                                   试用训守前署于潜秀□□□□□□□□□□”20 字。
                                                               硬山顶。市文物保护单位。                                                              天后宫抱厦 松 烈士路 124 号,清乾隆元年                       左右花版则镂空成卷草纹。压版枋之上再刻出讹角
                                                                  镇国寺观上戍乡上桥村洋心,肇建于明朝,共                                               (1736)福建汀州商人建,祀妈祖。道光间(1821                        童柱二根,承平板枋,童柱间北侧阴刻楷书“会典
                                                               二进,均五开间,坐北朝南,木结构,悬山顶。正                                                ~ 1850)重修。天后宫正殿屋顶及其他建筑均已拆                         标名”4 字,上下凹槽内雕双龙抢珠,左右为云纹。
                                                               殿通面阔 19.5 米,通进深 9.7 米,损坏严重,规模                                         改,唯殿前抱厦尚存。抱厦用石柱,木梁架,重檐                            平板枋用仰莲作雕饰,上部中央置“荣恩”字匾,
                                                               尚存。市文物保护单位。                                                           歇山顶。面阔一间,正面加二石柱,做成三间样式。                           其上深浮雕一正面龙头,匾周刻双龙,左右以两条
                                                                                                                                     二柱上各浮雕一绕柱蛟龙。梁架为抬梁、穿斗式混                            游龙缴背固定。次间额枋高度略低于明间,与压版
                大南门白马殿(2003 年)                          黄兴龙 /
                                                                  ڍܴෳ                                                                合结构。顶层为方格天花,彩绘人物、花鸟。两檐                            枋间留空,左右以卷草纹花版承垫。压版枋与平板
            复,2003 年 12 月竣工。市文物保护单位。                              江心西塔  位于江心屿,建于宋开宝二年(969),                                          间有木制栏杆平座,成楼台式。翼角用老、嫩戗做法,                          枋间则为一整体花版,中部开光深浮雕有双麟戏球
                江心寺观江心屿。据《孤屿志》载,江心寺肇                           一说建于唐咸通十年(869)。明洪武、万历和清                                               华丽壮观。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案。其上结构因在墙壁中,故不详。石坊整体构
            建于唐咸通间(860 ~ 874),原在西屿,南宋绍                         乾隆年间曾几次修缮。砖木结构,六面七层楼阁式                                                    叶文定公祠观金锁匙巷 19 号,清代。为纪念                        架简洁,而细部装饰繁缛,属典型的清末牌坊。为
            兴七年(1137),移建于中川,取名中川寺,即江                           塔,高 32 米,底径 7 米。原有楼梯盘旋至塔巅,                                            南宋著名思想家叶适而建。原建于松台山麓,康熙                            鹿城现存唯一的石质牌坊。
            心寺。明正德(1506 ~ 1521)和清乾隆(1736 ~                     壸门内尚存石雕佛像 16 尊。宝珠形塔刹。1982 年                                           九年(1670)迁此,光绪九年(1883)重建。坐南
            1795)年间两度重建。至 2003 年保存建筑共三进,                       大修。市文物保护单位。                                                           朝北,分门厅、正厅,共两进,均三开间,木构建筑,                              ࢝ḤḤถ
   1026   1027   1028   1029   1030   1031   1032   1033   1034   1035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