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鹿城区志》
P. 159
. 50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一 建 置 . 51 .
又降为军事州,属两浙东路。咸淳元年(1265), 之。
以度宗潜邸瑞安,升温州为瑞安府。 1949年5月7日温州解放,同年8月26日成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瑞安府为温州路, 立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五区专员公署,并将永嘉城区
卷一 属浙东道宣慰司,先隶江淮行省,后隶江浙行省, 及城郊、梧埏、永强、三溪、藤桥、西岸区,设立
今域以永嘉县属之。 温州市,隶属省人民政府,今域属之。同年 11 月 6
明洪武元年(1368),温州路改为温州府,属 日改第五区专员公署为温州区专员公署,旋又改称
ࡹᇂᇂ 浙江行省;洪武十五年(1382)改属浙江布政使司; 温州专员公署。
永乐间,司下设道,温州府属温处道。今域皆以永 1954 年 7 月 1 日,温州市人民政府改称温州市
嘉县属之。 人民委员会。
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春,清军入浙,7 月 1958 年 7 月,温州市改属温州专区管辖,今
鹿城区建于 1984 年,是温州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东 下温州。入清版图,沿明制。今域仍以永嘉县属之。 域属之。
接龙湾区,南邻瓯海区,西和瓯海区、青田县交界,北濒瓯江与永嘉县隔江相望。 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温州光复, 1967 年 3 月成立温州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
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夏、商、周三代为瓯(沤、欧)地。秦 仍称永嘉县,隶属浙江军政府温州分府。 年 12 月分别成立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和温州市革
属闽中郡。西汉初为东海王驺摇封地。汉顺帝永和三年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建永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制,实行省、 命委员会,今域属之。
嘉郡,同时于瓯江南岸筑建郡城,相传筑城之际有白鹿衔花沿城跑过,视为瑞兆,故名“白鹿城”,今鹿 道、县三级地方政制,今域属浙江省瓯海道永嘉县, 1978 年 9 月,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温州地
城之名即由此而来。本区自东晋置永嘉郡起,经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郡治、州治、 道尹公署驻今域地;16 年,废道制,实行省县两级 区行政公署;1980 年 4 月,恢复温州市为省直辖市,
府治和县治都设在辖境内。民国时期的瓯海道署、温州专署、永嘉县政府也以本区为驻地;中华人民共和国 制;21 年,在省县之间建立行政督察区制,今域属 同时将市区分设为东城、南城、西城三个县级区;
成立以来,中共温州地方委员会、温州市委员会、温州专员公署、温州市人民政府等党政领导机关均设于本区。 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今域; 1983 年,将市区东城、南城、西城三个区合并为一
9 月又改温州为第四特区;22 年 4 月,温州为第三 个城区。
特区。8 月又改称为浙江省永嘉行政督察区;23 年, 1984 年 12 月,将市郊区 6 个乡划归城区,改
又改称为浙江省第八行政督察区;至 37 年,温州 称鹿城区,隶属温州市。
ֻ၂ᅣᅣࡹᇂခ۪ 改称为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今域皆以永嘉县属 1992 年 10 月,划出新桥镇归瓯海县。
Ӭࡹᇂခ۪
鹿城区所在地,夏、商、周三代为瓯(沤、欧) 县为永嘉县,隶属括州。炀帝大业三年(607)改
表 1-1
地。春秋战国属越地。秦属闽中郡。 州为郡,恢复永嘉郡。
朝 代 年 代 名 称 隶 属
西汉系东瓯国。西汉惠帝三年(前 192)封越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析括州之永嘉、安
惠帝三年(公元前 192 年) 东瓯王都 东瓯国 《东越列传》封越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东瓯国,
王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故世称东瓯王。 固两县置温州(因其地“虽隆冬而恒燠”故名),
都东瓯。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 138)闽越王发兵攻东瓯,东 并以永嘉为州治。武后载初元年(689)析永嘉县地,
西汉 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 109 年) 东瓯王都 仍 《史记》东越王:徙东瓯军民于江淮间,东越地遂虚。
瓯举国二次内徙,迁至江淮的庐江郡(今安徽省西 复置乐成县。玄宗天宝元年(742)又改温州为永
始元二年《太平御览》:以东瓯地为回浦县,旧王
南部地区),地遂虚。昭帝时以东瓯故地为回浦县 嘉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为温州,先后隶浙 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 85 年) 东瓯乡 回浦县
都为东瓯乡。
东瓯乡。东汉章帝改回浦为章安。顺帝永和三年(公 江东、西道。唐末,温州先后为朱褒兄弟交替割据
章帝章和元年(公元 87 年) 东瓯乡 章安县 《太康记》:章帝改回浦为章安县。东瓯乡也改属之。
元 138)以章安县东瓯乡为永宁县,隶会稽郡。 达 22 年之久。 《后汉书》:永宁,永和三年以章安县东瓯乡为县。
三国(吴)会稽王孙亮,于太平二年(257)分 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3 月,钱鏐命子 东汉 顺帝永和三年(公元 138 年) 永宁县 会稽郡 《宋书·州郡志》:永宁令,汉顺帝永建四年,分
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永宁县属之。 元瓘率兵讨伐,4 月攻占温州。于是,温州为吴越 章安东瓯乡立,或云顺帝永和三年立。
西晋武帝时,仍称永宁县,隶属临海郡。 王地,设温州制置使,今域属之。 献帝兴平间(公元 194 ~ 永宁县 仍 《宋志》及《赤城志》:兴平中孙策析章安、永宁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地 后晋天福四年(939),升温州为静海军节度州, 195) 置松阳、始平。
永宁、安固、松阳、横阳四县,置永嘉郡,以永宁 今域属之。 三国 永宁县 仍 《三国志》:赤乌二年,孙权析永宁县原温州部分
县城为郡治,同时于瓯江南岸建筑郡城,即今之鹿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俶纳 (吴) 大帝赤乌二年(公元 239 年) 地,置罗阳县。
城。南朝(宋、齐、梁、陈)仍为永宁县和永嘉郡治。 土降宋,温州节度州降为温州军事州,属两浙路, 永宁县 临海郡 《三国志》:太平二年以会稽东部为临海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永嘉郡和临海郡, 今域属之。徽宗政和七年(1117)升温州军事州为 西晋 会稽王太平二年(公元 257 年) 永宁县 临海郡 《晋书·地理志》:临海郡统县八,章安、临海、
武帝太康元年(公元 280 年) 始丰、永宁、宁海、松阳、安固、横阳。
置处州。开皇十二年(592)改称括州,并改永宁 应道军节度州。高宗建炎三年(1129)温州节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