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4 - 《鹿城区志》
P. 534
. 426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十八 渔 业 . 427 .
口的 0.6%。1956 年开始,国家对部分水产品实行 立温州水产二级站,1959 年 10 月又重新恢复地、
派销政策,鱼贩转为国营或集体水产商店人员或改 市两级水产供销公司。1983 年 7 月,地、市水产供
̾͆́ͅ ୍j ̿̽̽̀ ୍ӬြളӁ౦ঃ(续表) 行。市区 577 户小贩组成了 74 家水产合作商店(514 销公司再次合并,至今未变。
表 18-3 人)和 5 个国营水产零售门市部(40 多人)。1979 1956 年 ~1985 年,温州市水产供销公司一直承
项目 渔业劳力(人) 渔业产量(吨) 渔业产值(万元) 年改革开放后,个体鱼贩逐年增多,1983年为604户。 担着境内居民的水产品牌价供应任务,一般每月每
其 中 其 中 其 中 2003 年,营业人员共计 1000 余人。 人 1 斤~ 2 斤,逢过年或重要节庆适度增加供应量。
总劳力 总产量 总产值
年份 捕 捞 养 殖 其 他 捕 捞 养 殖 捕 捞 养 殖 苗 种 年总供销量达 1.5 万吨以上。1985 年,水产品价格
1993 273 16 60 175 376.00 60 306.00 418.00 48.16 218.14 206.85 ݓႵඣӁ܂ཧ܄ඳ 全部放开,水产供销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
1994 260 25 70 175 387.00 70 307.00 538.10 64.15 246.13 271.80
1995 270 25 62 119 416.00 80 326.00 601.00 107.49 382.19 290.72 位于境内的温州市水产供销公司,其前身为 争,企业自负盈亏。有少数确需水产品供应的,如
1996 215 34 63 191 300.00 90 204.00 630.00 89.20 192.20 140.32 “浙江省联社温州水产站”,成立于 1954 年 3 月。 老干部、军烈属春节供应,其差额部分由财政补贴。
1997 279 25 37 67 258.00 96 173.00 387.90 75.80 154.20 106.50 1956 年 1 月,分别成立了温州地区、温州市水产供 2003 年,水产供销公司年销售额 600 万元。
1998 146 42 10 24 267.00 85 226.00 359.00 27.56 151.96 129.00 销公司。1958 年,地市两级水产供销公司合并,成
1999 55 21 15 24 270.00 41 210.00 222.12 41.11 143.89 42.60
2000 79 40 35 30 277.00 60 213.00 321.60 43.89 146.11 136.60
2001 105 40 202 1507 446.00 64 315.00 227.00 191.66 228.49 37.00
2002 2029 320 203 1507 484.00 131 350.00 575.66 146.36 198.79 155.50 第二节行水产市场
2003 2031 321 203 1507 585.00 134 506.00 501.65 300.50 192.65 156.50
2031 321 79 653.35 160.20
民国 26 年(1937),城区鱼市场年交易量 低购与议购结合,沿海各地渔区重新开放小型水产
注:渔业劳动力未包括国有水产养殖企业职工人数;2001 年行政区域变化后,包括七都、藤桥、临江、双潮
等乡 达 1.4 万 吨, 交 易 额 为 177.68 万 元( 旧 币), 交易市场。1983 年 4 月,重建鱼市场。至年底,
其中当地产品 2119 吨,交易额 27.35 万元,分 进场交易大小渔船和远销船 1098 艘次,交易数 2.8
别占总交易量的 14.26% 与 15.39%,且以咸干 万人次,交易量 2880 余吨,交易额 1430 万元,代
鱼货为主(占总交易额的 65.91%),其余由外 征税 31.65 万元,收取手续费 10 万元。1984 年,
ֻᅣᅣඣӁੀ๙
埠渔船流入。1944 年,侵华日军曾办日伪“温 出现场外交易以逃避征税,导致场内交易冷落,至
州鱼市场”,场址设在境内朔门五灵庙内,1945 1985 年 5 月被迫歇业。1986 年上半年,市政府为
第一节节水产经营 年日军投降随之关闭。1946 年 8 月,国民党政 稳定市场,平抑鱼价,恢复水产交易市场。1995 年,
府以“官商合办”形式兴建“温州鱼市场”,场 进行扩建,使交易场所增加到 2000 多平方米,年
址在东门株柏码头,开业后,不到半年停业。 交易量达 5 万吨,交易额超 4 亿元。2001 年,划归
唐宋时,温州城区已有“鲞铺”数家,至明末 一般为家庭式小店,以少量资本经营各种水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 1951 年 4 月,在株 菜篮子集团,拥有资产 2366 万元,职工 158 人。
清初,城区东门水产品贸易兴盛。民国时期,形成 品,通称鱼咸店。据 1937 年统计,城区有蒋德盛、
柏码头建立温州国营鱼市场,分设鲜卤货、干货、 2003 年,上市水产品交易量达 2.04 万吨,年交易
鱼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产品由国营水产 张日丰、王咸松等鱼咸店 134 家,营业资本额为
海味品及贝介类 4 大组,场内设摊位 3000 余个。 额 2.03 亿元,成为温州市最大的水产交易市场,被
供销部门组织收购,实行统一经营。1980 年以来, 44300 元,全年营业额为 796784 元。
各地鱼商云集,将水产品远销杭州、上海以及东北 农业部列为定点市场,曾被评为省、市“百龙农业
贯彻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多渠道的供销体制。
等地。是年,营业额达 600 万元,为渔民减轻负担 工程先进企业”。
ྛٔ
42 万元。1953 年,易名“温州水产市场”。1956 年, 自 1985 年水产品价格全部放开后,境内水产
ྛྛ 过去,陆上鱼贩一般直接向渔家购鱼货,由鱼
国家对水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水产品由水产供 品交易日益红火,除株柏鱼市场外,还出现许多小
明清时期,温州沿江码头水产品贸易活跃,最 行过秤定价,挑鱼上市零售或加工盐渍后出售,也
销公司独家经营,故水产鱼市场随之消失。1957 年, 型水产品交易市场,如兴文里水产干品市场,年交
初为鱼商贩卖,后来发展成批发经营、加工、外运销、 有小贩向渔民购买而款由鱼行垫付,俟鱼贷货后连
由于敲作作业兴起,大小黄鱼供过于求,一度恢复 易量 75 吨,交易额 1.5 亿元~ 3 亿元;广利桥农贸
代办以及供应渔业用品等形式,并且出现自备渔船 本带息归还(代销性质);水上鱼贩(又称贩船),
“温州水产市场”以拓展流通渠道,将黄鱼推销到 市场鲜活水产品交易所,年交易量 5000 吨,交易
兼营捕捞,控制渔民经济的鱼行主。民国22年(1933) 由运输船在海上向渔民收购后运到市区码头交易,
全国各地,并大量加工鱼鲞、黄鱼干、鱼松等,使 额达 10 亿元;安澜水产干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 2
成立了鱼行同业公会,会员共 19 个,纳费办法以 或转售给福建、宁波等外地商人。20 世纪 30 年代,
水产市场业务十分红火。敲作作业被严禁后,水产 亿元~ 3 亿元。
营业额百分之一征收。1937 年,城区有东门、北门、 鱼贩出现帮派势力,有小迭帮,鸡冠山帮、乐清帮、
市场停办。 截至 2003 年底,除水产品市场外,境内还拥
西门沿江一带鱼行共计 85 家,总资本达 311950 元, 永嘉帮等。据1937年统计,温州城区水上小贩(贩艚)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水产品放宽政策,实行
从业人数 850 人。 拥有大小船只 280 只,从业人员 2200 人,资本共
90850 元,陆上鱼贩有 1200 多人。至中华人民共和
༹ 国成立后的 1950 年,城区有小贩 1392 人,占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