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7 - 《鹿城区志》
P. 557

. 448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十九 水  利       . 449 .




 在苍南登陆,正面袭击市区,强度大,范围广,正  资。在这次抗台中,及时为七都镇调运麻袋 5000 条;  三牌坊井井在松台山麓,三牌坊西头,据温州  壁刻有清乾隆年间重修的题字。在井东首靠山的墙
 值天文大潮。5日下午3时开始,全区所有的水库、  为西中央涂调运麻袋 2000 条救生衣 10 套;为洪殿  府志记载叫寿宁坊井,为温州二十八宿井之一。青  上,原有 5 座青石雕成的小佛像,但大部分已破损。
 山塘开始预泄、预排,将库容调整到能接纳 200 毫  街道调运麻袋 500 条,为抢险工作做好物资保障,  石井栏呈六角形,井深 5 米左右,高 40 公分,对  该井水源来自海坛山,清盈可饮。
 米以上的特大暴雨袭击。由于措施到位,全区的水  使全区受台风影响的损失降到最低。                           天宁寺古井井在海坛山西麓,一一八医院药厂
 工程平安无事。6日下午,启动七都万人大转移方                              三牌坊井(      的后面花坦内,为温州二十八宿井之一。建于 1587
 案,参加救灾人员 16260 人,其中武警、特警、交  ̿̽̽̀ ୍ॆݬ                           年,井栏题写着“天宁寺井栏,万历十五年丁亥孟
 警 350 人,投入抗灾转移车辆 210 辆,投入救灾款  6 月下旬以来,夏干旱 31 天,7 月份降雨量仅        冬十六日吉,天宁寺立”等字迹,原来的井栏已经
 100 万元,转移安置人口(包括外来人口)6500 余  34.7 毫米,市区发生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最严重    废掉了,现在看到的是单粒青石的圆栏,高约 30
 人。从 3 日至 8 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坐镇区  的旱情。至 8 月 7 日,全区农作物受旱 1514.8 公顷,  2003 年)  公分,口径 60 公分,水质较清,还可以饮用。
 防汛指挥部,和防汛办工作人员坚持 24 小时吃住  受旱人口 4.59 万人,人饮困难 2.46 万人,畜饮困            简讼井井在小简巷东面的一一八医院扩建地基
 在办公室。区防汛指挥部储备有麻袋 30500 条、冲  难 5.55 万头,机井出水不足 32 眼,直接经济损失       上,为温州二十八宿井之一。该井是六角形的石板
 锋舟3只、救生衣(圈)50 套、木材 10 立方米、  340 万元。全区投入抗旱人员 3.49 万人次,机电井       井栏,井身用块石砌成圆形。水源来自海坛山脉,
 水泵 3 台,还有钢材、柴油、铁丝、铁铲等抢险物  370 眼,泵站 140 处,机动抗旱设备 408 台,机动                                        宏图  水质格外清甜。
                                                                    奎壁井井在县学前军分区院子里面,为温州
                                                                二十八宿井之一。井身为石头所砌,上面筑有 20
                                                                公分高的水泥矮井栏,井口圆而小,直径约 40 公分。
 ֻඹᅣᅣӬ൧܂ඣ                                                       源出华盖山,丰满甘洌,可饮用。据说,该井还有

                                                                一个名字叫“双井缸”,因过去位于县学训导署的
                                                    /
              角相距 1.5 米。该井水质较好。                                 宅门外,一半供应署内使用,一半供应市民生活饮
 1958 年 8 月 1 日,温州市第一座自来水厂西山  能力 60 万吨,自来水普及率 100%。珊溪水利枢纽
                  白鹿庵井井在今海坛山水门底,为温州二十八                          用,故称“双井缸”。
 水厂建成供水,日制水 0.5 万吨。此后经多次改造、  工程于 1996 年 9 月开始施工准备,2000 年 5 月下
              宿井之一。该井为六方形的石板井栏,历代也曾修                                华盖里二井井大井在华盖里 8 号民房对面,整
 扩建及新建,至 2003 年共建成 4 个水厂,日制水  闸蓄水,2001 年底全部建成,2003 年投入运行,
              建多次,现井栏石内壁还刻有清代“三和重建”等                            块花岗岩挖出的石井栏,径约 2 米,水清澈满盈可
              字迹。水清,可饮用。                                        饮用;上山十余米处有方型小井,水清冽可饮用。
                  炼丹井    在县前头 1 号,建于元代。又名“容                         八轮井井在瓦市殿巷东端,华盖山西麓,为温
 第一节节饮用水源     成井”。位于华盖山西麓,井栏由青石砌成六角形,                           州二十八宿井之一。《永嘉闻见录》载“近东门金
              高 0.56 米,外径 1.2 米,内径 1 米,深约 5 米。井                 雀桥边有八轮井,在河之中,其口甚大,无井栏,
              栏内刻“容成太玉洞天”6 字,外侧刻有“至治癸                           此井原在河中,架桥相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ފඣඣ  31.24 公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 1959 年尚存                             后堵塞河道,加砌砖井栏,井水甘洌丰盈,仍可饮用。
 市区历来以内河水作为主要水源。昔日温州城  14.21 公顷,1986 年只剩 11.41 公顷。随着城市建             角井井井在古城东门的城内,今康乐坊的东头,
 河道布局合理,城内给水、排水处理得当,居民饮  设发展,河道不断被填埋,未被塞的河道水质逐渐                 华盖山脚店门口,为温州二十八宿井之一。它建于
 水用水方便。民国 17 年(1928),城内河道面积为  变差,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基本不能饮用。        1495 年,是当地一位叫潘玉英的道士所建。由于城
                                                                市道路拓建,该井已与路一样平了,井口有一个铁
 ࣝḤḤḤḤඣ                                                         盖,直径约 50 公分,饮用时将井盖开启。该井水
 郭璞规划建郡城时,凿井二十八口,以像天上                                           源充沛,清甜可口,当地居民称它为“龙眼井”。
 星宿。后南朝宋元嘉三年(426),永嘉郡守颜延                                            海坛山山下井井在七枫巷东头、温州第二中学
 之又凿井七十二口。此后历代地方公益所掘的众用                                         的电教室旁边山体驳坎坑道内,一半遮隔,一半外
 井和居民宅院内外开凿的自用井,全城总计水井                                          露,为温州二十八宿井之一。井口是石板做的。该
                 炼丹井(2003 年)                                      孙守庄 /
 2600 多口。1952 年市建设局凿井 17 口,重修公井                                 井水质清甜可口。
 132 口,并选择小沙巷、山下街、县学前、五马街、  亥元英宗三年(1323)菊月丙申朱敬立庄严盛事”。               横 井 井 井 在横井巷的中段 52 号,为温州
 墨池坊、象门、麻行等 19 处公井改换为手摇帮浦  永宁坊井井在永宁巷东端,一一八医院和温州                 二十八宿井之一。据《永嘉县志》记载,横井巷天
 提水。在城区河水变质无法饮用时,这些井水是可  第二中学外墙夹缝间,现已建成庙宇,井在庙内,                 宿井刻有“天宿”二字。它先后在明、清、民国时
 数的饮水来源。      为温州二十八宿井之一。六角形,为石板井栏,内                            期多次修建。今井栏石六方,高 65 公分,井口对
 会昌湖(2000 年)                                      孙守庄 /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