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6 - 《鹿城区志》
P. 606

. 498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二十 工  业      . 499 .




                                                                                                                                     品等 7 家。                                           代和进口化工产品的增多,化工行业普遍处于原材
                                                                                                                                         20 世纪 80 年代初,调整产品结构,关停一批                      料涨价、产品滞销困境。化学农药、化肥、颜料生
                                                                                                                                     规模小、能耗高、亏损严重的化肥企业,转向发展                            产企业被迫停产或转产。2000 年进口化工产品价格
                                                   第二节节纺节织
                                                                                                                                     精细化工,逐步形成具有温州特色的铝硅、化学助                            上涨,地产化工产品销量回升。2001 年驻区国有、
                                                                                                                                     剂、染料、橡胶制品 4 大系列,开发分散、酸性、                          集体化工企业进入改制,大型骨干企业经资产组合、
                1949 年,境内有棉织厂 165 家,棉布产量                       手帕厂、服装机械厂、线带厂、针织三厂、轻纺服                                                阳离子等 5 大类染料 41 个品种;塑料、橡胶、皮革、                      强强联合,生产经营运行稳定。驻区化工企业工
            1276 万米,产值 341 万元。50 年代,境内棉、针                      装厂、温州染织集团、毛巾被单厂、绸厂、羊毛衫                                                纺织染整等 5 大类助剂 140 多个品种;综合利用明                       业总产值 59276 万元,比上年略有增长,销售收入
            织业实行公私合营,组成富华布厂、荣济染织厂、                             厂、袜厂、织毯厂、一服厂、五服厂、衬衫厂、内                                                矾石开发成功铝硅系列产品碳化铝胶、Y 分子筛、                           51898 万元,比上年下降 3%,实现利润 1755 万元。
            针织厂。1956 年~ 1965 年,又陆续新建毛纺织厂、                      衣童装厂、制帽厂、纺织机械总厂。                                                      481 催化剂等 40 余种。1980 年 ~1990 年,市化工                     ḤḤḤḤ
            丝厂、绸厂、棉纺织厂等,成为温州纺织业的骨干。                               90 年代中期,纺织产品由计划调控进入市场调                                             总公司直属企业产值中,精细化工比重由 19.4% 上
            20 世纪 50 年代末,始产白厂丝、粗纺呢绒,60 年                       节,驻区纺织企业生产效益逐步下降,行业亏损日                                                升到 50.13%,出口值由 38 万元增至 4149 万元,利
            代前期始产毛线、棉纱,毛纺工业初步形成。                               益严重。90 年代末期,国营、集体纺织单位相继改                                              税由 434 万元增至 4549 万元,每万元产值能耗(折
                80 年代,兴建温州合成纤维、呢绒、印染、无                         制、重组、兼并后组建股份制企业。                                                      标煤)由 13.64 吨降至 3.86 吨,全员劳动生产率由
            纺布厂等。同时,温州棉纺织厂 1 万纱锭、毛纺厂                                                                                                 5164 元升至 16771 元。一批企业由于转产精细化工,
            600 锭精纺、1600 锭腈纶针织绒、300 吨兔毛纱等                         ఒြ࿊ࢺ                                                               摆脱了困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走出一条
            技改项目陆续投产,引进剑杆织机、空心锭花式纺                                温州百好针棉织有限公司 前身为创办于民国                                               符合温州实际的发展精细化工的路子。
            捻机、提花针织大圆机、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卷                             12 年(1923)的鹿城布厂,1928 年,改名富华染                                              驻区化工企业主要有:温州化工总厂、天盛集
            染机等先进设备,纺织生产能力大为提高。1981 年                          织公司。至 1949 年,有动力织机 105 台、提花机                                          团、三维集团、橡胶工业集团、清明化工、农药厂、
                                                                                                                                                                                           位于牛山南路温州化工市场(2003 年)。马耀林 / 摄
            ~ 1990 年,纺织系统技改投资 8370 万元,相当于                      150 台及合捻机、纺纱机等,工人 400 余,为浙南                                           国工实业、华南化工、华华集团。
            前 30 年总和的 4.6 倍。1990 年,驻区纺织企业生                     最大棉织厂。1951 年,实行公私合营。1958 年,                                               温州化工总厂生产氧化铝、石油化工机械;天
            产纱 1992 吨,布 2739 万米,呢绒 26.41 万米,毛                  正中等 10 家棉织小厂并入。职工达 744 人,1973 年,                                      盛集团生产塑料助剂、化工原料、硬脂酸盐、肥皂;                               ఒြ࿊ࢺ
            线 1902 吨,化纤 1081 吨,丝 23.94 吨,绸缎 90 万               改为温州棉织一厂。1979 年,生产药纱布,成为温                                             三维集团生产炭黑、增塑剂;清明化工生产硬脂酸                                温州化工总厂  厂创办于 1958 年,时称浙江省
            米,服装 1749 万件,麻袋 1704 万条,共 500 多种                   州首家棉布出口企业。1980 年,外销占产量 90%。                                           盐;华华集团生产催化剂、分子筛;国工实业公司                            温州化工厂,1986 年,改名温州化工总厂,建厂
            纺织产品。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先后开发新花色品种100多个,                                            生产硅胶;华南化工生产苯胺黑系列(油溶黑);                            后,于 1962、1964、1989 年三次扩建技改,总投
                较知名有国家二级企业温州市运动服厂,中型                           试制成嵌金丝女线呢、仿麻彩结布、毛混圈圈呢、                                                农药厂生产二嗪磷等产品。产品中,有炭黑、苯酐、                           资 4755 万元。下辖钾肥、合成氨、氧化铝、制氧、
            企业温州毛纺厂、温州针织一厂、温州无纺布厂等                             法兰克福呢、佩斯利呢,获省“四新”产品奖。9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三盐基硫酸铝等 11 种获部                          热电厂等 10 个单位。主要产品有钾肥、硫酸、氢
            4 家。产品中,获部优称号有半线女线呢、精梳毛                            年代,开发疙瘩纱迪迪呢、马海毛大衣呢,获全国                                                优,分散染料深蓝、盐酸、甲胺磷、布面童胶鞋等                            氧化铝、合成氨、碳酸氢铵、活性氧化铝、染料、
            脂混纺绒线等 6 种,获省优称号有绉地女格呢、一                           优秀新产品一等奖。2000 年 3 月,温州棉织一厂、                                           36 种获省优称号,有 18 种产品出口。                             氧气、甲烷催化剂等化工产品 40 多种。20 世纪 90
            枝春连衣裙、装饰面料等 10 种。                                  第二棉织厂、棉纺厂、针织一厂合并为针棉织总厂。                                                   90 年代中期,随着精细化工产品的不断更新换                        年代,由于原材料涨价,出现严重亏损,亏损金额
                主要厂家有:毛纺针织集团、针制总厂、呢绒                           2001 年 7 月,企业改制更名为温州百好针棉织有限
            厂、合纤厂、丝厂、鞋帽厂、缝纫设备厂、丝织厂、
                                                                                                                                                                           第四节节医节药


                                                   第三节节化节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境内中西药生产,长                          建温州国药联合制药厂。1964 年,化学制药厂、卫
                                                                                                                                     期处于手工业作坊状态,传统中成药由中药店沿用                            生制药厂、中新药厂合并为温州制药厂,成为境内
                1951 年,创办国营温州化学工厂,生产烧碱、                        工原料。至 1966 年,市属驻区化工企业 22 家,产                                          古老的生产工具,前店后场,分散制售。化学药品                            医药工业骨干企业。1958 年~ 1980 年间,先后开
            漂白粉,形成了氯碱行业,是温州市化学工业的基                             值 3470 万元。此后新增产品有钾肥、分散染料、                                             仅有百亨、中英、金龙等药房按中华民国药典规定                            办第二制药厂、葡萄糖厂、人民药厂、药品化工一厂、
            础行业。1956 年,市属驻区化工企业 3 家,产值                         不饱和树脂、顺酸、黄磷、磷酸等。1980 年,市属                                             自制“本牌药”出售,品种寥寥无几,医疗器械、                            二厂。至 1990 年,先后生产 8 个剂型 182 个品种。
            568 万元。1958 年后,陆续兴办温州化工厂、有机                        驻区化工企业增加到 35 家,产值 8599 万元。境内                                          化学试剂、玻璃仪器则呈空白。                                    其中海鹤牌三两半药酒、三馀神曲、寿灵牌胆益宁
            化工厂、华侨化工厂、颜料化工厂等一批企业,开                             驻区企业重点发展基本化工和支农化工,基本化学                                                    1956 年,康乐、华康等 5 家小药厂和 4 家作坊                   片等产品获 1990 年浙江省名优产品,温州中药厂
            始生产化肥、农药及硫酸、盐酸、苯酐、炭黑等化                             原料生产厂由 1 家增至 11 家、化肥、农药厂建了                                            合并为温州化学制药厂。同年,以同仁堂为基础组                            的香青片列入 1977 年版《中国药典》。
                                                               13 家、化学助剂厂 4 家及染料、合成树脂、橡胶制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