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2 - 《鹿城区志》
P. 942
. 822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四十七 教 育 . 823 .
学生 236 人。办学成绩显著,2001 年被评为全国学 1988 年创办。初名温州市少年业余美术学校, 业技术学校”牌子,同年,停招普高。1998 年,停 南浦分校。同年,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温州二中高
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1990 年改名温州市少年美术学校。校址在中山公园 招初中。 中部)迁至黄龙新址。
积谷山麓,主教学楼由巴西华人潘方崇捐资兴建。 1981 年,浙江省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全省重点中 2000 年,在划龙桥南郊中学原址创办温州市第
໑ᇜ൧ഒ୍ૅඌ࿐ḤḤḤ 学 80 所,温州第一中学、温州第二中学名列其中。 二十一中学。2001 年,在学院东路创办温州市第
温州第一中学被确定为省首批办好的 18 所重点中 二十二中学。2003 年,在黄龙住宅区创办温州市第
学之一。 二十三中学。同年,创办温州市第五十八中学,温
ֻඹᅣᅣᇏ֩࢝ტ 1985 年,调整市区教育事业领导管理体制。温 州市第五十二中学始招新生。
州第一中学、第三中学、华侨中学由市直接管理, 2001 年,行政区划调整前,鹿城区属普通中学
区内其余中学由鹿城区管理。1987 年,市政府将温 有温州市第十六中学、温州市第十七中学、仰义乡
第一节章普通中等教育
州市第六中学收归市教委直接管理,并增挂“温州 中学、双屿镇中学等 4 所。行政区划调整后,再划
市实验中学”牌子。1988 年,市政府将鹿城区管 入七都镇中学、藤桥镇中学、临江镇中学、上戍乡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孙诒让倡议并商请 名温州市第五中学)2 所普通中学。1957 年,温州 理的温州第二、四、五、七、八、九、十、十一、 中学、双潮乡中学、岙底乡中学等 6 所。2002 年,
知府王琛改中山书院为温州府学堂,孙诒让和余朝 市华侨中学创办,是全省最早由华侨集资创办的中 十二、十三、十四中学收归市教委管理。 岙底乡中学撤销并入藤桥镇中学。
绅任总理。三十二年,改为温州府中学堂,宣统 学之一。1958 年,实行“两条腿走路”方针和“因 1986 年,黎明中学更名为温州市第十六中学。 仰义乡中学前身是 1958 年创办的农业中学,
三年(1911)改名浙江第十中学堂(中学)。光绪 地制宜、就近上学”原则,城区创办浙南、新华、 1989 年,市政府在水心住宅区创办温州市第十七中 1961 年停办,1964 年复办,1969 年称名仰义中学。
二十九年,基督教会在海坛山麓创办艺文学堂(中 五马 3 所民办中学。1959 年,又创办农业中学 21 所。 学,归鹿城区管理。 双屿镇中学前身是 1965 年创办的农业中学,1967
学),英籍传教士蔡博敏为校长,学生多教徒子女, 1954 年,普通中学开始改用数字序列称谓校名。 1989 年,温州市第五中学增挂“温州市育才职 年停办,1969 年复办称名双屿镇中学。
因进行宗教宣传,先后办了 26 年(1903~1929)未 浙江省立温州中学改名浙江省温州第一中学(1985 业中学”牌子,1993 年,改名温州市育才职业高级 2002 年,温州中学、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迁至
立案。至宣统末年,温州府城有以上 2 所中学堂。 年改称浙江省温州中学),温州市立中学改名温州 中学。 瓯海区梧田。
民国元年(1912),浙江第十中学堂改名浙 第二中学。1956 年,私立中学均改为公立中学,校 1995 年,创办温州市宏德中学。1997 年温州 至2003年,全区有普通中学9所,其中初中8所,
江省立第十中学校(22 年,改为浙江省立温州中 名也以序数排列。私立瓯海初级中学改名温州第三 市第十中学并入温州市实验中学。1998 年,创办温 完全中学 1 所;在校学生 7618 人,其中初中 7090 人,
学)。14 年,艺文学校(中学)爆发反帝斗争。 初级中学(同年改名温州市第四中学);私立建华 州市第五十一中学。1999 年,创办温州市实验中学 高中 528 人;教职工 583 人,其中专任教师 479 人。
该校教员谷寅侯得到各界人士支持,在蛟翔巷创 初级中学改名温州第二初级中学(1958 年改名温州
办瓯海公学,设高中、初中两部。17 年,改名永 市第六中学);私立建国初级中学原系 1953 年的
嘉私立瓯海中山中学。19 年,停办高中部改名永 建国商业职业学校改名温州第四初级中学(1958 年
第二节章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嘉私立瓯海中山初级中学。23 年,更名永嘉私立 改名温州市第七中学)。
瓯海初级中学。31 年,增办高中,改名永嘉私立 “文化大革命”期间,普通中学教育处于混乱
瓯海中学,是当时全省规模最大的一所私立中学。 状态。1982 年,拨乱反正,恢复教育秩序。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孙诒让筹资创办温 江省立温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民国 29 年,创办永嘉私立建国战时初中学生补习 1970 年,黎明农业中学改为普通中学,称黎 州蚕学馆,这是全国最早的三所蚕桑专业学堂之 1949 年 5 月,温州军管会接管浙江省立温州高
学校。33 年,改为永嘉私立建华初级中学。 明中学。 一。二十五年,又在温州府城创办瑞平化学学堂。 级工业职业学校和永嘉私立建国商业职业学校。8
民国 9 年(1920),刘仲琳创办永嘉私立女子 1971 年,在胜利街道人民小学创办温州市第八 二十六年,徐伯麟在永嘉县城道后关帝庙创办织绵 月,创办温州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后定名浙江
初级中学。16 年,浙江第十中学堂开始招收女生, 中学,在东风街道东风小学创办温州市第九中学。 学堂。 省温州卫生学校,校址设谢池巷。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行男女同校。20 年,旧温属六县共立初级中学成 1972 年,私立新民中学改为公立,称温州市第十中 民国元年(1912),永嘉县创办县立工艺传习所。 成立后的 1950 年,创办浙江省温州农业技术学校,
立,女中并入。次年,改名旧温属六县联立初级中学。 学。1977年,和平小学附设初中班,第二年析出独设, 3 年,余朝绅创办温州甲种商业学校。8 年,永嘉 后并入黄岩农校。1952 年,境内有工业、农业、商业、
31 年 4 月,改为永嘉县立初级中学。同年秋,创办 称温州市第十一中学。1979 年,在龙泉巷小学创办 县创办女子蚕桑传习所。18 年,施德福倡议创办私 卫生中等专业学校 4 所。1954 年,工校并入杭州化
高中部,改名永嘉县立中学。38 年,更名温州市立 温州市第十二中学。1980 年,创办温州市第十三中 立白累德护士职业学校,23 年,又创办私立助产职 工学校,商校改为普通中学,经整顿仅存卫校 1 所。
中学。 学,1996 年,增挂“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牌子。 业学校。22年,温州中医学社创办,以潘澄濂为社长, 1958 年 3 月,中央号召大办农业中学。温州市
1949 年 8 月,城区有普通中学 4 所:浙江省 1983 年,创办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聘名中医任教,社址设城西街。31 年,张淼创办永 郊区有农业中学 22 所。1960 年达到 30 所。由于发
立温州中学、温州市立中学、永嘉私立瓯海中学、 1973 年,温州化工厂职工子弟学校创办。1975 嘉私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校址设窦妇桥汪宅祠堂。 展过快,难以巩固,1961 年上半年只剩下 5 所。经
永嘉私立建华初级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 年前仅招初中生,1984 年开始设高中部,1985 年 35 年,迁至三角门,同年,设初级普通商科,37 年, 1962 年、1963 年两次调整为 2 所。1964 年,实行
1954 年,为缓解高小毕业生升学紧张的矛盾,城区 增设职高。1990 年,划归鹿城区管理。1991 年, 改名永嘉私立建国商业职业学校。35 年,瑞安私立 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温州市区原有 6 所
增设温州第三中学和温州第一初级中学(1959 年改 改名温州市第十八中学,并增挂“温州市鹿城区职 毓蒙工业职业学校迁至境内太平寺,37 年,改为浙 全日制中学改办半工(农)半读中学。1966 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