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雍正开化县志(点校本)
P. 43
43
之三。藩垣不固,有隐忧焉。前者修理城池,动支备用银两。今此项已经奉裁,
当事者不能为无米之炊,故未遑举行。甲子冬,董邑侯铎巡城周览,议兴修筑。
开民既歌孔迩,自效子来,固其愿也。矧捍灾御患,一劳永逸乎。言言奏绩,拭
目俟之云。康熙甲子修志旧议
甲子议修,后又经四十余载,所赖皇威丕振,山海示灵,水不为灾,寇不致
警。彼沐浴于高天厚地中者,几不知城守为何事矣。然金汤设险,先事预防,司
牧责也。邑宰孙公,自下车以来,日为筹画,欲捐则清俸。无几议助,则物力维
艰,盖坍塌愈甚,则工费益繁,大工一兴,势必动请国币。而文移往覆,动淹岁
月。虽有心者,不辞其难,捧诵申文,亦足见当事者之焦劳云尔。翼识
公 署
县治北枕钟山,南对凤凰。宋时,国师汪衙推者,以罪责于郡家邑之上乡曰
马金。相地度基邑之上下,迁七井象七星为案,南向为鼓楼。宣和间,翟侯俊民
建。绍定间,毁于火。董侯梦程建,复经兵火。明初,步侯从信重建。先是,廨
宇狭隘。洪武三年,张侯高遵制创建。由是厅事崇严,居处深邃,而制度焕然一
新矣。厥后,岁久多圮。成化七年,王侯弼重修。弘治元年,蒋侯绩修县堂、鼓
楼。嘉靖十八年,鼓楼圮于水,林侯大典卷石为门,建屋其上。万历四年,倪侯
入觐,毁于火。倪复重建。查《府志》,倪任在万历五年。《县志》,倪前为王文昌,
后为陈应魁。《府志》,陈莅任在九年,王莅任在十一年。《县志》无年月可考。疑有误耳。
十五年,汪侯应望复修县正堂五间,后为穿堂,又后为厅三间。右为仪仗库,又
后为知县廨。东为县丞廨,西为主簿廨今废。廨之左为土地祠。祠前为狱,狱先在
仪门内。弘治中,邑侯程伦移于仪门外东偏。万历三年,邑侯汪应望移今地。县堂左为耳
房库,右为架阁库,东吏、户、礼承发房。其北为赞政堂,堂之前为典史廨。西
兵、刑、工房,前为甬道。中有戒石亭,前为仪门,门之外,左为迎宾馆、旌善
亭。善民吾惟善、吾桐、方德、徐文淳、方茴、方桐、方椅、夏元禄、余进贤、吾淅、吾
一臣、张以功、程廷梓。右为申明亭。今废。前为大门,门上为谯楼。明末楼圮。
国朝顺治六年,邑侯朱凤台建修谯楼有记,见艺文。康熙二年,邑侯王公任
悉行改造,而规模阔大,未及修整。六年冬,邑侯崔华莅任,升堂治事,而署舍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