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台州市志》下册
P. 132

信访受理    50年代初,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数量不多。1953年,三门县委、县政

                 府收到来信42件,其中检举揭发干部违法乱纪、强迫命令及有关建议者24件,其余
                 以要求解决生活困难者居多。“文化大革命”期间,反映派性斗争的来信来访增多。

                 70年代末,要求平反“文化大革命”中冤假错案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者大量增加。

                 1981年,地、县信访办公室受理来信1.86万件,接待来访群众1.48万人次。此后
                 10年,信访工作配合政府拨乱反正,重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各种社会政策。
                 1984~1987年,清退“文化大革命”中查抄财物3.11万户,折价金额112.62万元,

                 其中国库清退53.43万元,地方财政拨款补助乡村清退20.08万元,乡村和机关、企

                 事业单位清退39.11万元。清退文物324件、工艺品601件、字画1162幅、图书1.83
                 万册、其他物资9.06万件。清理遗留经济问题,复查1.29万户,清退不合理罚款

                 155.58万元。反映农村历史遗留房产问题的信访一度较为突出,解决3726户,共
                 落实房屋6807间,其中退还原房3658间,其他房屋顶退221间,经济补偿2928间,补

                 偿金额188.33万元。全面复查土地改革后历次政治运动中补划为地主、富农成分
                 者,纠正406户,清退错误没收、征收房屋689间。1987年后,地区组织各县(市)在椒

                 江试点,解决60年代初期精简下放人员户粮问题。至1989年末,改回城镇户粮1679
                 户、5049人。根据群众举报,配合有关部门查处违法乱纪案件。1990年,受理来信

                 1.25万件,接待来访群众4542人次。
                     90年代前期,群众来信来访比较平稳。90年代后半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关
                 系急剧变化。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特别是1994年撤地设市后,城市化、工业化

                 进程迅速,各种新问题和新矛盾通过信访渠道涌现,上访成为主要形式,特别是
                 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日益突出。1994年,市、县(市、区)两级信访部门,受理来

                 信来访10002件人次,其中来信5363件,来访4639人次。2002年,受理信访63684
                 件人次,比1994年上升537%,其中来信9906件,比1994年上升85%;来访53778

                 人次,比1994年上升1059%。2003年,信访部门受理61849件人次,比1994年上
                 升518%,其中来信8956件,比1994年上升67%;来访52893人次,比1994年上升

                 1027%。群众信访主体不断扩大,涉及社会各个群体,农民和企业职工是主要群

                 体。村级财务、基层干部作风、土地承包、土地征用、企业改制、社会保障、城市
                 拆迁、交通营运、非法集资和金融活动、司法腐败等问题,成为群众信访的热点问

                 题。
                     2000年6月,开展“信访条例宣传月”活动,印发宣传资料46070份,组织各级

                 领导干部和干部参加信访法规考试10796人次,上街咨询95次,群众咨询10744人
                   · 1188 ·    台州市志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