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3 - 《台州市志》下册
P. 253
重修帻峰书院。黄岩于十八年重建樊川书院,还有於氏书院、萃华书院。仙居于乾
隆初重建安洲书院,五十九年建秀溪书院。太平于乾隆十九年建鹤鸣书院,嘉庆间
(1796~1820)建骊山书院、鲸山书院、秉经书院。道光五年(1825),临海知县程章
及绅民捐资重建赤城书院,二十六年,知府王绍燕自兼山长。同治六年(1867),知
府刘璈建广文书院,于十年扩建,改名三台书院,院址在临海县城北固山,在任9年,
督同各县知县新建、重建、扩建或整顿充实书院32所。临海新建东山书院(海门)、
印山书院(海门)、旦华书院(杜桥)、尊儒书院(小芝)、椒江书院(葭沚);重建正学书
院、东湖书院、鹤峤书院(桃渚)。黄岩建原道书院(院桥)、金清书院(金清)、南渠书
院(宁溪)、灵石书院(灵峰书院旧址)、西华书院(乌岩),修建樊川书院、九峰书院,
改建萃华书院为清献书院,重修祀贤书院(洪家),改东山书院(洪家)为东瓯书院;
太平新建凤山书院(横涧)、翼文书院(箬横)、登云书院(高浦),重建云阳书院,扩建
骊山书院(江洋)、宗文书院(横峰),整顿鹤鸣书院。天台建文明书院;宁海南乡建
龙山书院(海游)、亭山书院(亭旁)。同治七至十二年(1868~1873),孙憙任黄岩
知县,废寺院逐僧众,改设书院,以寺产充公为官府之用。至清朝晚期,台州有书院
144所,占浙江11个府书院总数14%。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开始,陆续改书院为
学堂。
学塾 古代儿童启蒙教育初级学校,初称宗学、社学,后统称学塾,地方集资称
义塾,个人开办称私塾。清乾隆间(1736~1795),王郁兰(1794~1862)在章安设
帐课徒,为台州女塾之始。同治间(1862~1874),临海县城兴建东城、南城、中城、
西城、北城、中津义塾,后陆续在乡村建义塾31所;仙居建崇正、丽正、蒙正、经正、
居正、养正、启正、诚正义塾;太平兴建松门、清海、澄海义塾;黄岩知县陈宝善、孙憙
先后兴办启蒙、崇本、养正、育蒙、齐名等城乡义塾41所;宁海南乡有兴教、花屿等
义塾。宣统二年(1910),各县新设义塾47所。民国21年(1932),临海、黄岩、温岭、
仙居、天台有义塾(私塾)452所。29年,各县进行义塾登记与塾师甄别训练,拨补经
费。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小学。
第二节 幼儿教育
民国13年(1924),临海回浦高等小学校始办幼稚园。21年,国民政府《小学法》
规定,小学附设幼稚园,临海敬一、凤山小学,黄岩县立第一小学、坦前小学,天台
文华小学,陆续增设幼稚班。26年,台州有幼稚园7所(班),幼儿327人,教职工7
教 育 科 技 · 1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