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5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775
第三十六编 人 物 ■
元(今宁波)。之后又占领温州。不久复降,任海道运粮万户,移驻庆元,为元廷运粮。十六年,张
士诚渡江南下,虎视浙东;元廷命方国珍发兵征伐张士诚。十七年,国珍攻昆山,大胜,迫使张士
诚降元。朝廷命国珍罢兵。
元至正十八年五月,元廷以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左丞兼海道运粮万户,以节钺守浙东。十二
月,朱元璋大军下衢州、婺州,招谕方国珍。
元至正十九年三月,方国珍向朱元璋献温、台、庆元三路,遣次子关为质。朱元璋厚赐而遣回
方关,授国珍福建行省平章事。十月,方国珍又接受元廷任命的江浙行省平章之职,为元海运
漕粮。
元至正二十四年七月,元授方国珍为淮南行省左丞相,分省庆元。二十六年七月,元授方国
珍为江浙行省左丞相。
方国珍治理浙东期间,招贤纳士,兴建浙东三路儒学,兴水利。
元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遣朱亮祖率7万大军攻台州,十月,黄岩被陷,温州失守。汤和、
吴桢、廖永忠率10万水步军渡曹娥江击溃方军。方国珍降顺。
明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封方国珍为资善大夫、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事官,赐第京师(南
京)。洪武七年(1374)三月,方国珍卒,葬于京城东20里玉山。朱元璋亲写祭文,宋濂作《神道碑
铭》。
(详见“丛录”编有关资料)
国
瑛
方
方国瑛 国珍弟。元至正八年,参与兄国珍起义。《元史·顺帝》:“(至正)十三年……冬十
月……庚戌……授方国珍徽州路治中,国璋广德路治中,国瑛信州路治中,督遣之任,国珍疑惧,
不受命。”方国珍占据浙东三路后,以国璋、国瑛守台州;国璋死后,侄明敏协助国瑛守台州。十九
年(1359),朱元璋遣使招安方国珍,授国瑛福建行省参政,印留而不用。二十六年(1366),元廷授
他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元史·顺帝》:“二十六年……秋七月……丙戌,以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左丞
相,弟国瑛、国珉,侄明善,并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将朱亮祖进攻台
州,国瑛拒战失败,奔黄岩。十月,朱亮祖兵至黄岩,国瑛烧廨宇,遁海上,守将哈儿鲁降。十二
月,与侄明善一道降朱元璋。
明授国瑛行中书省参政。(《元季伏莽志》卷七《盗臣传》)
陶宗仪 1322~1407后,字九成,号南村,清洋陶人,元末明初文史家。父陶煜任兰溪、江阴、
宗
陶
仪
松江、杭州、归安、上虞等吏,皆有善政。母亲赵德贞为故宋宗室赵孟本女。至正元年(1341)二十
岁,赴杭州参加江浙行省乡试,因议论事政,为考官所忌,没有考中。出游浙东、西,师从著名的学
者张翥、李孝光、杜本。
至正十一年(1351)二月,泰不华迁任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欲任命宗仪为行人,不就;南台御
史丑闾又欲任命宗仪为校官,仍不就。至正十七年(1357)张士诚开府平江,其部将以军咨聘用宗
仪,仍辞不就。定居松江,专心著述。
至正二十一年(1361),编纂《说郛》60卷本成,九月十三日杨维祯为之作序。后续至100卷本,
杨维祯仍为作序。此书汇集秦汉至宋元名家作品,包罗万象。
二十六年(1366),完成《南村辍耕录》30卷,记载元代典章制度、艺文逸事、戏曲诗词、风俗民
情、农民起义等史料。是一部历史笔记名著。
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