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7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777
第三十六编 人 物 ■
正二十三年春,方明善调水军攻平阳州,九月城破。“二十六年秋七月丙戌,以方国珍为江浙行省
左丞相,弟国瑛、国珉,侄明善,并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元史·顺帝》)。二十七年,朱元璋部下
朱亮祖进兵温州,方明善拒战失败,朱亮祖追至楚门(今属玉环县),国瑛及明善诣军降。
方明善在管辖温州期间,有善政。《明太祖实录》《明书》载:“明善居温,颇循法度。”重修温州
路谯楼;《乾隆温州府志·水利》载:乐清县东、西两渠“岁久淤塞,元末,方氏吏刘敬存摄邑,浚治深
广,于是两渠复通,仍建宝带桥其上。又浚东小河至白沙,以泄溪流,舟楫可通,田得以灌溉,民甚
便之”。
方 方 礼 礼 约1338~?,又名明礼,字德庭,国珍长子。《明史·方国珍》载:“官其子礼广洋卫指挥
佥事。”《万历黄岩县志》载:“明礼,名德庭,国珍子也,宣武将军广洋卫亲军指挥使,好学有文,尤
善吟咏,尝奉命筑城边海,世所传方小指挥诗,皆明礼作也。”《石曲方氏宗谱》《路桥志略》载:“明
授宣武将军、广洋卫亲军指挥使,好学有文,善吟咏,著有《方小指挥诗》。”
方 方 关 关 约1339~?,小名亚关,国珍次子,朱元璋赐名完,又称明完。明忠显校尉虎贲卫千
户所镇抚,参与建言修筑抗倭卫所,主要修筑定海等处抗倭卫所城。
元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朱元璋攻占婺州,使主簿蔡元刚使庆元。《太祖实录·方国珍本
传》载:“己亥(1359)三月丁巳,方国珍遣郎中张本仁以温、台、庆元三路来献,且以其子关为质,太
祖曰:‘古者虑人不从,则为盟誓。盟誓变而交质子。此衰世之事,岂可蹈之!凡人之盟誓交质
者,皆由未能相信故也。今既诚心来归,便当推诚相与,当如青天白日,何至怀疑而以质子为哉?’
乃厚赐关而遣之。关后改名明完。”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将士进攻方国珍部,十二月国珍遣
子关奉表降。
归明后,洪武七年(1374)正月,朱元璋封方关为忠显校尉虎贲卫千户所镇抚。其后参与筑城
防倭事。清初鄞县全祖望《鲒埼亭集》言:“而国珍子亚关,旧尝在金陵为质子,建言当筑城于沿海
以防倭,太祖诏下信公施行,于是始筑定海(在今宁波镇海)等处十一城。定海城为卫,而以大嵩、
穿山、霩(雨衢)、翁山四城隶之;观海城(在今宁波慈溪)为卫,而以龙山城隶之;昌国城(在象山)
为卫而以石浦、钱仓、爵溪三城隶之,皆以亚关之言也。”
行
方
方 行 约1339~?,又名明敏,号东轩,国璋次子,方礼从弟。自少喜读书,襟度潇洒,善谈
名理,好为诗;有勇力,善骑射。元至正十七年(1357)八月,方国珍奉命讨张士诚,大败张士诚于
昆山,明敏与父亲一起克太仓。张士诚降元后,元廷授明敏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调江西行省参知
政事。国珍罢兵,开治于庆元。明敏在庆元期间,与名流刘仁本、赵俶、谢理、丁鹤年等唱和。至
正二十一年,其父在仙居被苗军杀死,明敏与兄明巩起兵来,未到而苗兵已退避新昌,追弗及。朱
元璋从应天遣使到台州祭奠。之后协助叔父国瑛守台州。台州城及黄岩城被朱元璋部将朱亮祖
攻破后,国瑛、明敏等撤到温州。后随叔父国珍降。朱元璋迁方氏家族至濠州,明敏随行。
方国珍死后,朱元璋以浙东三府民心未靖,以明敏、明谦为总管,统理军务。方行参与筑抗倭
城。后又因明谦事谪发明敏至云南卫所,委以千户。
著有《东轩集》,宋濂作序,称“古诗俊逸超群,律诗清切婉丽”。御选《元诗》采之。《光绪台州
府志》《光绪黄岩县志》等有传。
方明谦 约1347~约1396,字德让,方国珉子,洋屿人。随三伯方国珍归顺朱元璋后,避讳改
谦
方
明
名鸣谦,授明威将军、广洋卫亲军指挥佥事,担负南京宫禁值宿警卫。
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