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8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798
台州市路桥区志
国26年留学日本东京大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毅然归国,为解决沪杭一带避乱回黄岩学生的
学习问题,由张宗峄出资举办战时实习高中,校址设梅梨巷,吴汶受聘任校长,就读百余人,闻名
国内。后补习高中改名上海君毅中学黄岩分校,吴汶仍任校长。后又任温岭中学、黄岩中学
(1946年8月至1949年7月)校长。解放后开始任教天台中学,后任教台州中学并兼任台州文联秘
书长;后又赴沪在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工作,曾出版新诗集《菱塘岸》。工书,小楷尤为秀丽。
遗稿有《碧箩书屋誊稿》《晚晴集》《晚晴后集》等古体诗词选集。
张 张 燕 燕 1915~1942,原名张显富,金清后新街人。青年时期在上海、杭州求学,接受进步思
想。七七事变后,张燕辍学回到海门东山中学执教,积极参加救亡工作。民国26年(1937)10月,
他与林匡等一起负责组织《春野剧社》,被推选为理事,带领演员在海门、黄岩县城、路桥、温岭等
地巡回演出抗日剧目。民国27年初,经林尧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东山中学支部书记。民
国28年2月,张燕到临海四岔路廊晓村小学执教,先后担任该校党支部书记,桃渚区委书记;5月
被组织调到皖南新四军参加短期训练,7月返台州,任临海县委书记。民国30年3月,黄岩县委遭
到破坏,张燕身份暴露,受到国民党通缉;4月,他转移到江山水泥厂工作。民国31年6月,日军沿
浙赣线南下,张燕身带短枪,率领工人离江山回浙东,途中不幸遇难。年仅27岁。
任
任 政 1916~1999,字兰斋,路桥街河西人,著名书法家。少时受叔祖任重启蒙书法教育,
政
后定居上海50多年,是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协上海分会主席团成员、顾问。擅各体,曾为
邓小平题名的“淮海战役纪念碑”书写碑字;他的作品多次作为中国国家领导人赠送来华访问的
美国、新加坡元首的礼品,日本首相田中、佐藤、太平、中曾根等都得到过他的手迹。有书法著作
《怎样写楷书》《书法教学》等10余种(见《文献著作》)。
陈庭槐
陈 庭 槐 1916~2002,桐屿洋里人。民国25年(1936)夏黄岩中学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师。民
国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黄岩县战时政治工作队,8月建立桐屿第一个党支部,任书记。民
国 27 年 12 月由党组织输送至皖南新四军教导队,民国 28 年 8 月渡江至皖北敌后游击区巡视部
队,任巡视员干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军法机要秘书。民国 31 年 2 月,任新四军三部二科科长。
民国32年1月至民国34年8月任江苏阜宁县保安处处长。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津浦路东西坚
持敌后斗争,参加反扫荡、反伪化、反摩擦,镇压地主武装暴动、剿匪,与日、伪、特务及土匪、恶霸、
流氓、反动会道门作斗争。解放后任苏北盐阜公安局局长。苏北地区行政公署公安局副局长,福
建省公安厅副厅长。1955年3月至1957年3月任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文化大革命”时期受江青
打击关押5年,1978年后任上海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参加清查和审判江青反革命集团
在上海主要骨干,平反昭雪了许多冤假错案,被人称颂。1984年9月离休,任上海市政协法制研究
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检察院咨询小组副组长、上海市法学会顾问。
李绳武
李 绳 武 约1918~?,保全人。上海国立同济大学毕业,后考取公费赴美深造。他在台湾从
事国防生产工作15年,后出任国际闻名台北荣民总医院总工程师。任职期间,赴美国著名大学考
察,回台设计符合国际标准的防治辐射伤害中心等。1980年退休后,转任美国贺顿公司台湾分公
司经理,该公司专制工业用油行销全球,他常因公赴欧、美参加国际会议,足迹几遍世界各大城市。
他所到之处,常将所见所感写成旅游文章,刊载于台湾《大世界》《野外》等杂志,颇得读者喜爱。
望
吾
刘望吾 1919~1943,路桥街人,出身于小商业家庭。民国27年(1938),参加黄岩县政治工
刘
作队,从事抗日救亡宣传。不久,日军炮舰侵入台州湾,刘望吾告别新婚妻子,于民国28年1月去
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