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4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864
台州市路桥区志
区。民国 36 年再次缩编乡镇,安宝镇改为安宝乡,启明乡名称不变。(以上整理于《民国黄岩县
志》)1949 年 5 月 29 日,黄岩县和平解放,8 月建立金横区,管辖范围包括今横街镇、蓬街镇、金清
镇。1951年3月,从路桥区和金横区分出部分乡建立新桥区,境域属新桥区。1958年11月,为新
桥人民公社(大)横街大队(后改为管理区)。
1961年7月,开始人民公社体制调整,以管理区(原先的乡)设置人民公社,生产队(大)改成生
产大队;9月,横街管理区改为横街公社,新成立四甲公社(原启明乡部分)。横街公社内有横街大
队、洋屿大队、洋屿山大队、坦田大队、前洋潘大队、上云大队、下云大队、山后潘大队、后尚家大
队、马院大队、上林大队、墙下陶大队、湖头大队、洋宅西大队、百洋大队、沙山大队、陈家大队;四
甲公社两级所有制,公社即大队;另泉井大队属新桥公社。
1983年8月,开始分批将公社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横街公社改为横街乡,四甲公社
改为四甲乡。至1984年3月,行政村改制完成。1985年3月,以四甲乡,横街乡的洋屿、坦田、洋屿
山3村,新桥乡泉井村,组成洋屿乡;6月1日,横街乡改为横街镇。1986年7月11日,横街镇撤销
横街村民委员会,建立凤凰路、横街、影院路3个居民委员会。1988年统计,横街镇有:横街居、凤
凰路居、影院路居、前洋潘居(辖前洋潘、前洋罗、应家、老四份)、上云村、下云村、山后潘村、后尚
家村、马院村、上林村(辖上林、长浦洪)、墙下陶村、湖头村、洋宅西村、百洋村、沙山村、陈家村(辖
十八泽、白墙里、大园、三台里、张家里、下林桥、下墩、闸头)。洋屿乡有:洋屿村(辖洋屿殿、郭岙、
康张、井头罗、向西陈)、杨桥村(辖桥头、杨厉、牌门)、长墙村(辖长大、白墙)、份水村(辖十七份、
厉家、坦田、白水)、四甲村(辖四甲、火烧王、小农场、后新屋)、洋屿山(辖山东、石头路、泥城里、山
前)、坦田村(辖坦田、桥里、下罗、孙家)、泉井村(辖泉井、五透里、西头里、蔡家洋)。1992年5月开
始撤区扩镇并乡,洋屿乡并入横街镇。1994年8月22日,设立县级路桥区后,属路桥区管辖。
第二节 区位特色
横街镇地处路桥区中部腹地,东邻蓬街镇,东南邻金清镇,西南邻新桥镇,西北邻路南街道和
台州路桥机场,白剑公路、东方大道穿镇而过,东经121°24′12″~121°27′43″,北纬28°30′37″~28°
34′09″,总面积 14.97 平方千米。镇治横街,以其街与山横交而得名,又因古街西有一条河,叫横
河,流至百花庙门口,水路方便,后在百花庙两侧建街,故称横街。横街在唐代就有相当的人群集
聚,在墙下陶慈山下建立善德院(后改称慈德院)。宋、元时期以煮盐为业。明清时期商业得到发
展。民国时期形成规模较大集镇,辐射四周。
1961年,辖区为横街、四甲公社,1992年并为现横街镇,2014年,辖行政村20个,居委会1个。
镇人民政府驻新兴路60号,邮政编码318056。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7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53千米,总面积14.97平方千米。2014年末,户
籍人口8002户2850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904人;另有外来人口约2.2万人。
域内有:陈安宝烈士陵园和安宝广场,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精品线。山后村
海城庙,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原为7间,现存5间。善德寺,又名慈德寺,坐落于横街镇墙下陶村慈
山下。《赤城志》载:“慈德院,在县南五十里。旧名善德,唐中和二年(882)建,国朝治平三年
(1066)改今额。”宋嘉定时,慈德院竟然有田 623 亩,地 119 亩,山 81 亩。《万历黄岩县志》有记载。
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