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8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868
台州市路桥区志
居民委员会。1992年5月,开始撤区扩镇并乡,浦北、新市、百步3乡并入蓬街镇。1994年8月22
日,设立县级路桥区后,属路桥区管辖。2002年4月,蓬街镇南部11个村划入金清镇。(以上整理
于《黄岩市组织史》《黄岩县地名志》《路桥年鉴》)
地域变迁
地 域 变 迁 宋元期间,大部分属浅海地带,只有西面部分地带成陆。明正德年间(1506~
1521),筑成洪辅塘(南至新河,北通海门)、四府塘(在洪辅塘下),海岸外移3000米。清代经过多
次筑堤,过境海塘自一塘筑至六塘,海岸外移6000米。嘉庆年间(1796~1820),形成杨府庙小集
镇。1949~1990 年末,台州湾南岸的三甲至金清海塘,过境从七塘筑至十塘,形成基本地域。
2005年1月开始至2009年,三山涂基本围成,围涂面积20平方千米。
理
然
地
自然地理 镇域属滨海平原,无山,地势平坦,河网密集,滩涂资源相对丰富。域内西东走向
自
的主要河流为青龙浦,从小伍份王家进入,至三条埠头接三条河,又往东与七条河相接,今规划直
通三山海口;西东走向的还有浦北中心河、方角埠头河、新丰河等。北南走向的有三才泾、百步
河、一条河至十条河等。河道功能以排水、防洪为主,兼有部分航运功能。由于地处滨海,镇域每
年7~10月受台风影响,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第二节 区位特色
蓬街镇是台州市中心镇,是市沿海产业带核心区块,因乡人民政府曾驻竿蓬街,取后两字得
名。地处路桥区东北部沿海,东濒东海,南接金清镇,西连横街镇,北邻椒江区下陈街道、三甲街
道,东经121°26′00″~121°36′08″,北纬28°31′46″~28°35′17″。
镇人民政府驻蓬街居青龙东路2区56-1号,邮政编码318057。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6.4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50千米,总面积77.4平方千米(含海涂),其中
原陆域44.4平方千米,三山围涂20.93平方千米(部分,另属金清镇范围)。杨府庙,以前街上有一
庙,尊奉杨府大神,自然镇以庙得名;竿蓬,清宣统二年(1910)四月初四建市,因街道河边长有茂
盛的芦秆,故名;赛龙村,古时每逢春节,村民将自己制作的“龙”集中到此处比赛,故名;花门,宋
代王信德赘中漳(中庄),其子王东皋卜居塘篱街,结草为庐,庐安花门,因名其地为花门;三条埠
头,地处第三条海堤,原建有一个埠头,渔民从海里捕来的鱼,在这里上岸交易。2014年末,户籍
人口18679户67703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75人;另有外来人口约3万人。
2014年末,蓬街镇有蓬街、杨府庙、高坦、新阳居4个居民委员会和启明、幸福、五联、双和、光
明、花园里、浦北、二房、小伍份、塘王、四份头、民利、厅里、水缺头、万胜、百步、尚家、於家桥、山下
李、浦南、新北、新南、新丰、金中、金华、新红、八塘、新星、新市、双联、徐三、镇东、镇海、浦东、新
光、联东、盐业、旭日、镇西、蓬东、新华、赛龙、新民、金联、新龙、花门、蓬西47个村民委员会,共51
个群众自治组织。下设42个居民小组,433个村民小组。
第三节 基础设施
交 通 域内交通原先相对滞后,只有一条沿河公路贯串集镇,与路桥及金清镇连接,比较狭
交通
窄。东方大道二期、疏港大道通车后,交通全面提升,道路均双向三车道。2005年,蓬街是台州市
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