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0 - 莲都区志
P. 1000
· 938 · 莲都区志
梅山中学 创办于1978年,位于市区梅山弄23号。2004年,斥资5000多万元投入梅山
中学的整体迁建。2005 年 8 月底,迁入位于寿尔福路 707 号的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
56620平方米。学校坚持以“学习改变命运,教育创新生活,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
办学理念和“育人为先,质量保证,特色护航”的办学思路,把“追求职工生活的高品位,追求
学生发展的高素质,追求教育教学的高质量”确定为办学目标。至2010年,学校拥有40个教
学班,1824名学生,136名教职员工。
碧湖中学 创办于1956年,初名为丽水县第一初级中学,次年改为碧湖初级中学,1970
年定名为碧湖中学。2006年,碧湖中学完成了碧湖片所有农村中学的撤并任务。2007年撤
出高中部,成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校园总占地面积73068.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705.9
平方米,新建有学生食堂、学生宿舍、邵一夫科技楼、400米环形跑道和4个篮球场及1个足球
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设施也进一步完备。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02人,
教职工103人,其中本科毕业69人,专科毕业34人,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学一级教师46人。
花园中学 创办于1999年9月,占地50266.66平方米,总投资40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
2.2万平方米,为国有民办体制。是年,招收8个班361名学生。2000年,招收10个班479名
学生。2002年7月,学校进行改制工作,实行学校内部教职工股份制。2006年开始每年招收
12个班级550余名学生。2010年,有36个班,105位专任教师,具有中学高级职称54人。
老竹民族学校 创建于1959年。校址原设在榴溪,为原抗战时期省立浙东第二临时中
学校址。1990年8月,由榴溪迁往老竹,1992年撤高中部,成为初级中学。1990年、1992年、
2003年、2004年,原永丰中学、老竹镇中、巨溪中学、丽新中学分别并入。2007年,老竹中小学
合并为老竹民族学校,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承担着老竹畲族镇、丽新畲族乡、原巨溪乡
31000多人口的九年义务教育任务。校园占地面积56亩,建筑面积16086平方米。2010年,
学校有37个教学班,学生161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50人,住校生1025人。教职工120人,
其中少数民族教师23人。
勤工俭学
民国 27 年(1938),省战时第一儿童保育院办农场和畜牧场。民国 29 年(1940),组织学
生冬耕队,省立临时联合高级中学60队,联合初级中学40队。1949年下半年,处州中学成立
工读委员会,学生参加耕作、砻谷、印制、养猪等生产劳动。1950年,收入折合稻谷6050千克,
其中5050千克分五等补助171名学生,1000千克改善师生福利。1958年后,贯彻“教育与生
产劳动”相结合方针,劳动列为正式课程。部分学校办小工场、小农场、小牧场,中小学生参
加支农劳动。“文化大革命”初期,否定以课堂教学为主,片面强调“学工”“学农”,严重影响教
育质量。后期办有“五七”二校粉笔厂、“五七”五校灵芝厂、峰源中学算盘厂、丽水中学教模
厂和富岭中学、白桥小学桔园、西溪中学茶园等小工厂、小农场,增加学校收入,改善办学条
件。1984年根据“育人、聚财为教育服务”方针,县教育局设勤工俭学办公室。至1988年,全
市有校办工厂13个,产值144.69万元,利润7.88万元。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面积304亩,农
业产值16.74万元,纯收入1.68万元。校办第三产业21家,纯收入4.14万元。1990年校办
工厂 16 个,年产值 262.02 万元,纯收入 27.16 万元。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面积 579 亩,农业
产值9.27万元,纯收入5.01万元。校办第三产业20家,纯收入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