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7 - 莲都区志
P. 1047

第二十六编 文 化                                      · 985  ·


                 等,民国28年(1939)3月各剧团在天后宫举行抗日救亡联合义演。
                     1949年11月,省立丽水民众教育馆建人民业余文工团。20世纪50年代初,处州乱弹班
                 社始统称婺剧团。1950年,有农村业余婺剧团、越剧团100多个。在土改反霸斗争中,演出了

                《白毛女》《血泪仇》《三世仇》《王秀鸾》《刘胡兰》《爱国者》等戏剧。1950年9月,丽水省立人民
                 文化馆接收原“新生评剧研究社”,成立京剧研究会,演出了《打渔杀家》《蝴蝶梦》《空城计》
                《追韩信》等传统戏与《打败美帝野心狼》等现代戏,并为捐募寒衣、救济灾民等进行义演。是
                 月,文化馆接收原宣平“菲菲剧团”。11月,丽水县成立地方戏创作研究小组,是月,菲菲剧团

                 配合婚姻法宣传,演出《罗汉钱》《小女婿》等剧目。1951年1月,县文化馆先后设专职“戏改”
                 干部,管理民间职业剧团。是月,丽水县业余文工团成立。7月,丽水菲菲剧团由私人所有制
                 改为集体所有制。11月,丽水召开全县农村剧团团长会议,贯彻农村剧团“业余、资源、小型、
                 多样、为生产为政治服务”的方针。1952 年,丽水县委开办为期 40 天的“艺人速成识字班”。

                 通过学习,丽水菲菲剧团开始用剧本排戏,演出了第一个剧本《闯王进京》。1953年7月,丽水
                 县文化馆的京剧研究会转入工人俱乐部,后成为工人业余京剧队。9月,丽水菲菲剧团经学
                 习整顿,改为丽水县越剧团。至1954年,农村业余剧团有144个。1956年,县机关业余话剧
                 团成立,国庆节连续七天公演老舍多幕话剧《西望长安》。1958年10月,丽水县赤石剧团越剧

                 小戏《满堂红》(徐灯明编)参加温州专区专业、业余剧团会演,获优作奖。1966年9月,丽水县
                 木偶剧团而被迫解散。1969年12月25日,丽水县越剧团与文化馆合并,成立“丽水县毛泽东
                 思想宣传站”。“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办宣传队,大演“革命样板戏”。1980年3月4日,丽水
                 县木偶剧团重建,定为半农半艺集体所有制自负盈亏的性质,团部设在碧湖镇。1982年,丽
                 水县文化馆成立业余京剧队。1983年,20多个公社、村建有农村半职业性剧团。1985—1987

                 年,进行戏曲普查。2008 年,成立莲都区“山花”艺术团。是年,成立莲都区飞飞越剧团。
                 2010年,举办元宵节“戏剧票友”演唱会。
                     演出场所
                     清末民国初,城乡寺庙、宗祠木石结构戏台(万年台)多至 300 余座。民国 20 年(1931)

                 后,鲁班师庙、文昌阁先后改建戏院。
                     1949年,东岳宫改建戏院,有座位700个。1951年12月,由省立丽水人民文化馆接管,称
                 人民戏院。1953年,改建为人民剧院,年接待专业剧团20多个,演出近300场。1980年扩建,
                 有座位1167个(楼座311个)。
                     1977 年,丽水地区大会堂对外营业,影剧两用,1987 年,更名丽水地区文艺会堂,座位

                 1388个。到2010年,各乡镇都建有文化礼堂,乡村文艺演出场所,不少行政村也先后建有文
                 化礼堂和戏台。市区的演出场所也逐渐增多,主要有市大剧院、观音阁戏台等。
                     戏曲剧团
                     处州乱弹        旧称“处州班”,清中叶盛行一时。丽水、青田、缙云、松阳、遂昌、云和等县都

                 有班社,以莲都的碧湖一带居多。主要流行于丽水、温州、金华地区,以及江西、福建二省毗
                 邻城乡。早期徽戏和乱弹两种声调混在一起,主要唱调有西皮、二簧、平板、乱弹尖、慢板心、
                 二凡、罗卜子、反调等数种,传统剧目120本,代表作《一把抓》。表演传统特技有耍乐、变脸、
                 甩佛珠、摸烛花、挟卵、滚打、射叉、双龙出水等。
   1042   1043   1044   1045   1046   1047   1048   1049   1050   1051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