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4 - 莲都区志
P. 264
· 216 · 莲都区志
旧志中的处州府城图 1989年,中山街北段
门;一曰行春门,在府治南,又名南明门,俗呼大水门;一曰济川门,在府治西南,又名栝苍门,
俗呼小水门;一曰通惠门,在府治西,俗呼左渠门。旧有子城,城上有楼,祠少微星君,因名贤
星郡。今城与楼俱废,城壕深阔不等,长计一千五十二丈。”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十四《城池
下·处州府》载:“嘉靖四十二年(1563),知府张大韶重修,包以采石,颇称坚致。壕隍:正北望
京门,外为郡来龙中隆起,入城处一线不凿,立石知府宅内,以志所重在此;东偏直下绕岩泉
门至行春门抵外教场,筑坝而止;西偏直下绕通惠门至西山下而止;西南阻高山,南阻大溪,
各自为险,故皆无壕焉。”康熙《浙江通志》卷之四《城池》:“崇祯八年(1635)五月,大水,城垣
冲塌,守朱葵修。”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十四《城池下·处州府》:“旧《浙江通志》:崇祯八年五
月,大水,城垣冲塌,守朱葵修。”雍正《处州府志》卷之二《建置志·城池》:“崇正七年(1634)
冬,行春门城楼倾圮,知府朱葵鼎建,扁其额曰开泰楼。八年(1635)五月大水,城恒(垣)冲
塌,守朱葵修。栝苍、南明、行春三门滨溪,被害尤甚,水从应星楼前冲入,淹浸官民庐舍。知
府朱葵、推官王明汲重加修。”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闰四月 ,水高于城丈 ,冲塌栝苍、南明、行春门。二十九年
(1690),知府刘廷玑修筑。四十九年(1710)四月大风,城楼皆损。五十三年(1714)大水,城
壁坍塌,清雍正七年(1729)修建后,城高3.5丈,厚1丈,周1850余丈。同治六年(1867)挖城
壕,自北而东绕经岩泉门、行春门抵外教场,自北而西绕通惠门入城至壕头街。望京门外高
阜隆起,南临溪,均无壕。雍正初,丽水县知县王钧,修计高三丈五尺,厚一丈七尺,垛高七尺
四寸,周一千八百五十丈有奇。炮台四,窝铺八,门楼六。南明月城凡二门,右者常闭,俗云
启之则有火患。乾隆三十年(1765),奉旨修筑直省府州县城恒(垣)。三十一年(1766),知县
蓝衣经捐俸修。嘉庆五年(1800),大水濒溪城复坏。十三年(1808),知县邹世棨请帑修。道光
五年(1825),邑人颜老苍(颜学贤)独资修街道。道光十五年(1835),里人谭学铭独捐修城垣。
咸丰八年(1858)、十一年(1861),贼两次踞城。同治元年(1862),官军攻克,城大坏。六年
(1867),知府清安集民资暨罚锾,修城濠。自北而东者,绕岩泉门,经行春门,抵外教场;自北而
西者,绕通惠门入城,南临大溪,无濠。旧记谓:“望京门外,地形隆起,不宜浚濠,恐绝地脉。”
民国后,城墙失去了军事防御功能,加之多次战火洗劫,又被居民拆去城砖,古城墙逐渐
被侵蚀。民国27年(1938),沿城墙内修环城公路,长5.1千米。抗战时期,城墙毁坏多处,城
墙基本完整,主街道大部被日军炸毁。1977年,为拓宽中山街将望京门(丽阳门)拆除。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