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6 - 莲都区志
P. 266
· 218 · 莲都区志
山背,开凿土石方5.93万立方米,将中山街南北贯通,并拓宽改造。到20世纪90年代,城区
建设开始加速。大洋路、解放街、括苍路、丽阳街、灯塔街、丽青路、花园路、中东路等十余条
城市主次干道相继建成,扩大城区框架,改变城市面貌。至2010年,全城共有主干道路8条,
全长约27.7千米,次干道32条,总长49.7千米。城市框架进一步扩大。
桥梁 清光绪《丽水县志》载:“城内桥梁有清香桥、槐花桥、联桂桥、张公桥、合掌桥、濠
头桥、梨园桥、广运桥、应星桥、通惠桥、黄灵桥、明秀桥、济川桥等13座。”
民国 15 年(1926)《丽水县志》载:“城区有桥梁 10 多座.城北有北郭桥、后庆桥,西北有
溪口桥,均处交通要道:城南大溪有小水门浮桥。南明山脚有南明桥、五铢桥。”民国 23 年
(1934)建好溪(水东)低水位连续桥,长179.2米,宽4米。1983年12月,建成小水门大桥,桥长
351.7米,宽10.74米。2002年1月,扩建小水门大桥,桥长338米,宽26米,2004年1月建成。
房屋 民国时,城区房屋多为泥木结构的平房或 2 层楼房,少数 3 层楼房。夯土砖砌为
墙,木板隔间,木楼板,顶为硬山式,披以木椽,上覆瓦片,少数宅院,中轴置门厅、天井、大厅
及住宅,左右置客厅、书房,次要住房、厨房等,形成中左右三组纵列院落群。现存酱园弄谭
宅,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1700平方米,大小天井8个,为传统宅院的典型。1949年,城区住
宅建筑面积13.85万平方米,其中泥木平房占80%,人均居住面积2.77平方米。
水井与排水 居民素饮溪水和井水,以挑水为业者甚多,城内有水井百余口,据清光绪
《处州府志》载:“城内较大较著名的水井有观前井、花楼井、万象井、白塔井、桂花井、铁箍井、
市后井、杏花井、联桂井、槐花井、柴楼井、树德井、鹤鸣井、高井、关公井、义井、通惠井等20余
口。雨水、污水大部经明暗沟排入环城河,少量排入丽阳坑和好溪堰。无地下排水管道。”
旧城改造 20 世纪 60 年代,有少数街道路面改造、拓建。1978 年,改造中山街,削平华
祠岭,拆除丽阳门,挖土方5.93万立方米,将原先8—12米的中山街拓宽为18—22米。2007
年开始,万象山以东、江滨路以北、大洋路以西、囿山路以南工区块改造,涉及房屋建筑面积
约398786万平方米,拆迁范围用地面积47.5万平方米。2000年后,市区在加速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的同时,加快商品住宅的开发建设步伐。2001—2010年的10年间,累计完成房地产开
发投资15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600余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达
到332.63万平方米。2010年,市区建成区面积16.54平方千米,是解放初期的12倍,是90年
代初的2倍以上。
第二节 环卫管理
环卫保洁
主要道路清扫 1962年,丽水县环卫所负责中山街、解放街、继光街等街道(面积约1.7
万平方米)的清扫。城关镇环卫所负责全城阴沟及大众街4800平方米道路的清扫。2010年,
环卫处承担着市区 42 条主要街道 3587563 平方米的清扫保洁工作,其中中山街、城东路、灯
塔街等主次街道1275237平方米实行18小时保洁,囿山路等街道部分路段1351830平方米实
行12小时保洁,环城线、凉塘路等路段960496平方米,实行8小时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