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7 - 莲都区志
P. 367

第七编 水 利                                      · 319  ·


                (1303)有邑人鸠资垒石,捍
                 御上流使毋横决入城,阅十
                 年甫成而去,居民咸享其利

                 乎其地,为仙人渡后稍圮,州
                 守韩裴修之。明嘉靖七年
                (1528)泮润以洪流荡漱内
                 空,运石增筑。以障上流东

                 冲,郡城赖之。”
                     清同治《丽水县志》载:
                “铁坝,明初(1370),在南明、
                 行春二门之间,二门濒大溪,

                 山洪为患,刘基砌筑石坝,锢
                 以铁汁 ,坝存则水不入城。
                                                            雅溪镇西溪村河道整治工程(摄于2008年2月)
                 清嘉庆五年(1800),署知府
                 张士楹捐奉修之,后窃石头

                 为垣础,寝坏旧防。”
                     民国《丽水县志》载:“厦
                 河水障,在厦河的下厦河中
                 岸,溪流横绕南,沙日积,每
                 逢大水 ,势横决为患尤烈。

                 光绪庚子,夏淫雨兼旬,山水
                 暴涨,城厢内外水高数丈,居
                 民咸抱之叹。郡守赵亮熙捐
                 廉倡筑,光绪二十九年(1898)

                 秋冬竣工。”                                             南明湖巡查(摄于2010年)
                     民国《丽水县志》载:“铁
                 坝,在琵琶洲南,初水南频没于水。垒石为坝以杀水势,及北岸多悬崖峭壁,水仍横决南流。
                 清同光来旧址谨存十一,入民国,水南路冲堤决,为患尤烈。民国十二年(1923)春,知事李钟
                 岳,会同华洋义赈会长法人苏若望,拨工赈银一千六百元,于是年二月兴工、六月竣工。坝身

                 长130丈,高五尺至一丈不等。”
                     20世纪50年代初,兴建了赵村、连河、陈村、青林、干下、联城、周巷、横塘堰等防洪工程十
                 余处。20世纪60年代,丽水县成立瓯江治理规划小组,对水东乡的芦埠村塔下河段进行开岩
                 爆破,疏浚河道,增加瓯江泄洪能力,减少洪水对城关镇的威胁。70—80年代,县委、县政府

                 组织全县人民大规模修筑堤防。90年代,完成老竹溪、仙渡港、桐岭坑等82处小流域治理,投
                 入300万元。2003年,实施清水河道建设和十百工程建设,环城河道、塘沟88.74千米,整治
                 并进行城区堤防、大港头堤防、碧湖堤防等重点工程建设,全县共建成防洪堤总长 28.53 千
                 米,保护农田1093.3公顷,初步控制了水患。2010年,投入1298万元,开展宣平港河道治理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