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0 - 莲都区志
P. 370

· 322  ·                                  莲都区志

                 成大溪北岸 4.5 千米和好溪西岸 2.6 千米防洪堤主体工程,完成厦河劈山和塔下劈山工程,
                 已完成征地106.7公顷,拆迁房屋13.75万平方米,完成土石方276万立方米,混凝土13万立
                 方米,完成投资4.4亿元。

                     新治河排涝工程
                     位于碧湖平原,《丽水县志》载名“白溪渠”。为解决雨期水患,加强旱季灌溉,对原河道
                 平地一段进行全面治理,命名为新治河排涝工程,从岚山头接南溪至高溪合水库尾水,再至
                 蒲塘、下陈、红叶、白桥、下黄山村注入大溪,全长12千米,其中治理河段为7千米。新治河工
                 程是碧湖区农田基本建设重点工程之一,担负排除碧湖平原田畈40平方千米和后山70平方

                 千米集雨面积的雨水,是碧湖平原排涝的总河道,设计的排水能力为5年1遇的洪水,天下
                                                                                                     3
                             3
                 雨218毫米,天内全部排出。岚山头至下朱村河段,河宽17.5米、底宽10米、水深2.5米,边
                 坡1∶1.5,纵坡为1/1500,渠道排水能力为58立方米/秒。下朱村至下圳河段,面宽22米、底
                 宽13米、水深3米、边坡1∶1.5,纵坡1/2000,排水能力为78立方米/秒。
                     1977 年 11 月 20 日,工程开工,经过 37 天施工,基本完成河道开挖土方任务,于 1978 年

                 春,组织 334 人的专业队进行施工,完成护坡及渠系配套,整个工程主要建筑物有交通桥 22
                 座,堰坝13座、倒虹吸4座、活动闸5座、涵洞29处,渡槽3座,取水埠7处,工程共挖土方38万
                 立方米,砌石1.1万立方米,投工43万工、投资28万元。新治河排涝工程,使高溪乡的山根、
                 缸窑、黄塘窑、竹溪、沙岸,平原乡的章塘、大陈、里河、下朱村、石牛乡的蒲塘、赵村、白桥、郎
                 奇 13 个村的万亩易涝农田,基本上免除了洪涝灾害的威胁,为碧湖平原 3333 公顷农田机械

                 化、园田化奠定了基础,并增加耕地面积33.3公顷。
                     小流域治理
                     泄川乡双源村河道整治工程                     双源村位于丽水市西北面,距泄川乡政府 2.5 千米。
                 1997年11号台风给该村带来惨重损失,洪水冲毁村庄段河堤、桥梁、道路和部分民房,泥石淤

                 积河道高过民房地面0.8米。为使灾区人民尽早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当年就采取对该河段
                 整治。整治河道长度669米,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设计,20年一遇洪水校核。工程量有河道
                 疏浚9110.98立方米,河岸干砌石1586.91立方米,简易便桥一座。

                     仙渡港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仙渡港流域地处莲都区北部,是小安溪支流,该流域是旱
                 灾、洪灾频发区域。形成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和山地的无序开发。2001年3月,
                 完成《莲都区仙渡港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2002—2003年,完成葛畈村段1000米河道治
                 理和何金富段 200 米河段治理。2004 年,完成滴水岩段 300 米、南源村段 200 米、皂树村段
                 500米河道治理。

                     桐岭坑流域河道治理               桐岭坑流域地处丽水市区南,是大溪上一条支流,流域面积42.1
                 平方千米,流域内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大部分河床平缓,两岸农田,旱地连片,村庄分布较
                 密。河床宽窄不一,两边河岸高低不平,灌溉两岸农田的拦水坝较多,河道淤积也比较严重。
                 河道治理标准:保护农田为5年一遇洪水,保护村庄为10年一遇洪水,保护乡、镇为20年一遇

                 洪水。2001年,治理观音岩河段360米,河道宽度15米,水深5—6米。
                     老竹溪河道治理            老竹溪又呼“虎迹溪”,地处莲都区西北部,宣平港的一条支流,在联
                 城镇小溪口村注入宣平港,主河道长18.8千米,集雨面积102.9 平方千米。流域内地形以高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